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相关通报(网络截图)
一张试卷,一道考题,掀起了“舆论巨浪”。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成都市新都区九年级语文试卷上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杜鹃花落》,全文以一个侵华日军为视角,讲述其为了给儿子报仇去打八路军,结果炸死了自己儿子。对于这篇文章,网友质疑该文章将日本侵略者的死描写得过于悲壮,还出现找八路军报仇的情节,是明目张胆地美化侵华日军。3月25日晚,成都市新都区发布通报称,新都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对相关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予以停职。另最新消息显示,该文作者已被免职。
众所周知,对于一篇文章,每个人读完之后都有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法,这些都是文章的“正常延伸”。文学创作要有基本的敬畏之心,要顾及、考虑和尊重到读者的感受和想法,这也是一篇文章该有的考量。让时间、历史、现实与民众来检验,更是每篇文章、每个作品的必经之路。
现在,涉事文章在网上引发了争议,让不少人反感和怀疑,并担心这样的文章会对初中生造成价值误导和伤害。既然如此,那么有关切,就应该有回应,有疑惑,就应该有解答。
我们想知道,网上看到的文章内容,是节选还是全部内容?作者主要想通过这个作品传递的东西是什么?这篇文章的价值观、所传递的理念到底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现实危害性?文章从写作到发表,再到出现在初中试卷上,有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审核,有没有被进一步论证推敲过?这些疑惑都需有明确的答案。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部门的介入与调查,很有现实必要性,也是一场“及时雨”。我们真切希望这个调查结果,能够更严谨、更全面、更权威、更合情合理,契合社会朴素正义和情感认知,经得起民众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并能够真正守护好社会的公共利益、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思想。
现在社会和大众,都在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和权威定性。不妨给相关部门一些时间和空间,把更多信息“打捞”出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也要意识到,只有让客观与理性成为舆论的主导,才能让我们对事实和真相,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更精准的判断,而不是迷失其中,裹挟其中,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此事,至少目前社会形成的最大共识是:比起教授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更为重要的课题。这个共识确立了,其他的就是要靠事实来说话。如果最后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文章真有问题,那就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给社会一个交代;如果最后发现社会的质疑愤怒和事实真相之间存在偏差,那也应该通过纠偏来弥合这种偏差,这也事关价值观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