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语文>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可复制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可复制的内容

更新时间:2025-02-02 01:24:28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2024年12月4日,我国“春节”申遗成功!班级组织了一场庆祝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说“时”(9分)

1、探究“时”字的内涵,根据提示补写诗文名句。

字源

内涵

诗文名句

(甲骨文)

“时”字,上部为 “之",意为“行 进 ” ; 下 部 为 “日”,即太阳。 造字本义为太阳 运行的节奏、规 律;季节、时令。

日升日落,朝暮变化

若夫① ,② 。

(欧阳修《醉翁亭记》)

盈亏有常,超然旷达

③ , ④ , ⑤ 。

, (苏轼《水调歌头》)

新旧更替,自强不息

⑥ , ⑦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时运不济,不平则鸣

⑧ , ⑨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任务二:说“节”(4分)

2、主持人为“春节”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加以完善。

2025年1月,我们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每到岁末年初、冬去春来的时节,中国人在强烈的时间更 ① (A.gēng ·B.gèng) 新意识的驱动下,发明了一系列年节 礼俗,用以辞旧迎新。辛劳一年的人们醉心于用这些礼俗营造“年味儿”。这“年味儿”, 是舞狮时的锣鼓喧天,是庙会上的人头攒动,也是 [ 甲 ] 。

春节,从来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它在与烟火日常的相伴中,表现出丰富多元的形态。

人们通过种种仪式、习俗、文化创作, ② (A. 给 予 B. 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1)请在①处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②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2)请在[甲]处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体现春节的“年味儿”。(2分)

任务三:说“年”(6分)

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年”字的甲骨文字形很有意思。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 “禾”, 下部是“人”。全字好像一个人背负着稻穗下垂的稻谷,表示收割禾稻,引申为丰 收、收获之意。

3、依据以上描述,判断代表“年”字甲骨文字形的一项是()(3分)

4、由此,“年”引申出了如下义项:①时间单位;②年纪、岁数;③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 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下三句中的“年”字应分别解释为()(3分)

(1)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范进中举》)

(2)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3)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5 、名著阅读(6分)

有评论家认为《水浒传》在“108将”的出场顺序上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撞球 式”结构:

(小说)先沿着一个主人公的经历发展叙述下去,直到他遇上了另一个主人公,于 是就跟随后者冒险事迹的新路线进行叙述,而把前者撇下,或许在后来的某个时刻又提 到他。(摘录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1)根据上述结构完成下列人物出场轨迹。(2分)

王进→史进→ ① → ② →杨志

(2)请结合《水浒传》分析“撞球式”结构在突出主题或丰富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4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7分)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二十三) 唐 ·钱玥①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注]①作者一说钱起。

6、请发挥你的想象,简要描写“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的景象。(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6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夜思昼诵, 身体而力践之①。尝署中过河阳,渴甚, 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②,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人所 遗,一毫弗义③弗受也。”卒后,四方学者闻讣④,皆聚哭。大德二年,赠荣禄大夫、司徒, 谥⑤文正。(选自《元史 ·许衡传》,有删改)

[注]①身体而力践之:亲身去实践。②糠核菜茹:糟糠和野菜。③弗义:不符合道义。④讣 (fù):讣告,报丧的告示。⑤谥:谥号,中国古代对逝者的一种评价方式,体现逝者生前的品德和行为。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B.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C.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D.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9、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填写文字)

尝暑中过河阳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1 ) 尝 :

家贫躬耕

联系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 ) 躬 : _

人所遗

查阅字典选择义项:

遗:①遗失;②抛弃;③赠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3 ) 遗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道有梨,众争取啖之。(3分)

(2)卒后,四方学者闻讣,皆聚哭。(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0分)

青青园中葵 卞毓方

按家谱,我的辈分为“玉”, 祖父为我起名“玉方”。

四岁半入私塾,老先生翻出《说文解字》,告诉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当时年幼,尽管老先生一再解释,我还是似懂非懂。

八岁上小学,插班读二年级,老师给我的“方”字加个草头,写成“玉芳”。刚好班里有两个女生, 一个叫王玉芳, 一个叫李玉芳——这不是把我混同为女生了吗?不行!升 三年级时,我自作主张,把“玉”改成了“毓”。

这一改,堪称我童年的一大壮举。

“毓”和“玉”同音,含义各别。玉是天然的美石,我哪配呀,充其量——顽石而已。 若想成为玉,必得请“毓”出场,“毓”的本义是幼芽茁发,引申为孕育、培植,取之入名,强调的是后天的修炼、培养。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小镇最奢侈的娱乐是去剧场看戏。

祖父爱看京戏,每次看戏必带上我。比起看,他更在乎的是听,总是半闭了眼,双手 在大腿上按着节拍,跟着台上的唱腔轻轻地哼。我嘛,基本听不出名堂,仗着人小,干脆溜到台前,我看的是热闹,尤其爱看武将捉对厮杀。

看多了上瘾。那时钞票紧,五分钱是大数,小孩子掏不出。祖父不看戏的时候,我试 过扒着剧场西侧的门缝看,绕到南侧的后台看,最终,让我找到一个过瘾的法子:赶日场的幕尾。

某天,东邻蔡大伯看淮剧《白蛇传》,看到一半,外面有人找,他出来,特意把他那张 前排的戏票送给我(当场的票,中途可以换人观看)。事后,他向我追问,戏台上怎么表现 水漫金山的?白素贞向许仙讲明身世了吗?是不是他们的儿子考中状元后报的仇?

我很得意,别人看了开头往往不知结尾,而我,因看多了结尾轻易就能推导出开头。

上天薄我,上天也厚我。

小孩子喜欢模仿。

端午节,私塾放假。柳树下,小河边,我手持钓竿,抛出钓线,线头系着一根大号缝 衣针。口里默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半晌,浮子一动不动。闲着无事,翻开《封神演义》看“渭水文王聘子牙”章回, 一 字一句地琢磨,看到子牙劝勉樵夫武吉:“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古 语?不对呀!这话出自《神童诗》,作者是宋朝人,子牙是商朝人,商朝人不会引用宋朝人的话,哈哈!作家分明是胡编。午后,又坐去小河边,默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浮子仍一动不动,倒是有一只钢蓝色小蜻蜓落在上头,自得地梳理着触须。

祖父带我看过的京戏中,有一出《三顾茅庐》。小孩儿哪知前朝后汉,全仗祖父边看边 讲:上场的三个人物,中间的叫刘备,皇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左边的叫关羽,紫红脸, 垂胸胡;右边的叫张飞,黑花脸,暴脾气,手里拿的马鞭,代表马。他们仁,去卧龙岗请 诸葛亮出山,帮助打天下。

头趟去造访,诸葛亮外出,他们仨扑个空。

次趟去造访,诸葛亮仍外出,他们仨又扑个空。

第三趟去造访,诸葛亮在家,他被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打动,答应和他们一起干。 散场回家的路上,我问祖父:“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去帮曹操呢?”

祖父拈着白胡子,答:“那戏就不好看了。”

“怎么会不好看?”我说,“诸葛亮帮着曹操,轻轻松松就能灭掉吴国和蜀国,统一天下。”

“是啊。”祖父停下步子,摸摸我的头,“那样一来,就没了后面的‘火烧新野’‘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大戏,也就少了台上的 一波三折、回肠荡气。”

祖父举的那些戏,我尚未看过,自然没有感觉。祖父总结的道理,超出我的智力,也难分对 错。但祖父讲的台上要一波三折、回肠荡气,就此在我的记忆里生了根,想忘也忘不掉。

(选自2024年11月7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2、对文章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祖辈取名时寄托了美好的祝愿,“我”却因不愿与女生同名而改名。

B. 第二小节详细地描写了看戏的过程、戏剧的内容以及看戏的作用。

C. 第四小节详写《三顾茅庐》的情节,使得全文富有层次,详略得当。

D. 这篇选文,既有书面词语的雅致又兼具口语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13、赏析下列语句。(5分)

(1)这一改,堪称我童年的一大壮举。(赏析加点词)(2分)

(2)浮子仍一动不动,倒是有一只钢蓝色小蜻蜓落在上头,自得地梳理着触须。(赏析 句子)(3分)

14、文中说“上天薄我,上天也厚我”,请结合全文说说“薄”在哪里,又“厚”在哪里。(3分)

16、文题“青青园中葵”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以此诗句为题的好处。(5分) 链接材料: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节选)

(四)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7-21题。(22分)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核心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网络的普及促进了它的演变, 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网络热词以其个性化、简洁、谐音等特点,捕捉事物的精髓,迅速引发共呜。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追求速度和个性化表达的需求。然而,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 一些烂俗恶趣味的,甚至隐含暴力、歧视等内容的 “烂梗”也悄然滋生,并有向青少年群体扩散的趋势。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不少孩子说话时夹杂大量网络流行语,乃至作业中都出现了网络热梗,比如“栓Q” “芭比Q” “笑鼠” 等。这不仅影响代际交流,而且往往牺牲语言表达的深度和规范性,让家长、老师们都很苦恼。

材料四:

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背后是思维和认知的深度。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流行语和表情包成为我们“直抒胸臆”的新宠。这种浅白直接的输出方式也让人们逐渐遗忘复杂深邃的表达。许多人在需要严谨或形象表达时,只会说一些苍白贫瘠的“口水话”。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催生了“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这一网络群体,短短两年,成员已超过38万。

所谓文字失语,是指无法用逻辑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息息相关,习惯了同质化、碎片化表达,思维力和精准表达力都会下降。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凝聚力的基础。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削弱文化的凝聚力。

“文字失语”的另一面是“语言的通胀”,比如用“哈哈哈哈哈哈”取代“哈哈”,用 “嗯嗯嗯”取代“嗯嗯”, 语言与思想、情感显然不匹配。超量的话语反映出表达的日益匮乏和套路化,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试图用过于浮夸的语言填补空白的情感,用过于繁琐的文 字遮盖思维的简单化。

匮乏化或膨胀化的话语表达会导致思维的惰性,进而阻碍感受力和思考力。未成年人 正处于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长期受到不正确的用语习惯和不良价值观影响, 不仅容易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而且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2024年10月11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当然,整治网络黑话和烂梗不等于否定一切网络流行语。有很多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如点赞、躺平等,反映了当代人的社会心态,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我们要做的不是 消灭网络语言或者开出一大串禁用词名单,而是明确网络语体跟书面语体、口语体不同的功能、形式要求。学校及家庭则要重视青少年的经典诵读,加强对年轻一代语言表达和思 维的训练。

个体则应加强阅读,在文本细读和语汇积累中培养新的审美趣味;打破碎片化、快餐 化获取信息的习惯,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大胆“输出”,尝试用一句话去描 写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的景色,去捕捉那些复杂细微的情绪。 (四望梅川河整理)

17、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些孩子热衷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网络热梗,这让师长感到苦恼。

B. 绝大多数受访者并不担心网络“烂梗”会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

C. “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迅速发展说明表达匮乏不是一种个别现象。

D. 并非所有网络流行语都会成为本次“清朗”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

18、根据材料,不属于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导致的表达匮乏与套路化的一项是( )(3分)

A. 无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什么,都只会用“赞”或“踩”来表达意见。

B. 别人说出一些精辟又准确的感想时,发“ 1”或只会复制他人观点。

C. 朋友发来好笑段子,回复:“笑死,笑到头掉,哈哈哈哈,绝了…… ”

D. 尝试写一句话去描写偶然一瞥的景色,去捕捉那些复杂细微的情绪。

19、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受到网络热梗影响?请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原因。(4分)

20、材料三呈现了对于网络语言的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21、汉语的规范性和丰富性正受到网络用语的挑战。汉语协会发起“语言守护者”行动,以保护和传承传统语言文化。作为一名“语言守护者”,你将在学校作一次即席发言。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语境补写内容,完成讲话稿。(要求:明确立场,提出建议)(6分)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一名“语言守护者”,很高兴能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网络用语的兴起,对汉语的规范性和丰富性提出了挑战。对此,我认为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鲜活,意思是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

Life is always freshening mind.(生命在于鲜活心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自然的鲜活;少年心事,壮志凌云,是青春的鲜活;河清海 晏,时和岁丰,是社会的鲜活。

请以“鲜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