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英语>

各省的试卷怎么用英语翻译

各省的试卷怎么用英语翻译

更新时间:2025-03-19 17:47:25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研究——以2022年部分省市试题为例

丁继明

摘要:本文从试题内容、信息馈入和试题设计三个维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2022年全国省市区统一命题的22道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22道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较高,以说明文体裁“、生活与学习”题材为主,信息提供形式以提纲型和混合型为主,提示信息量把握较好,试题设计总体上具有真实性、交际性与开放性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仍有部分试题存在情景设置的真实性欠缺、交互性不够及提示信息或过大或欠缺等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注重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关注信息提供形式和提示信息量,提高试题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等建议,以期为未来中考统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试题设计;试题内容

一、引言

书面表达题是中、高考英语必考题型之一,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考查考生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知识,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各种语体的掌握能力等(丁继明,2022)。为了落实考查考 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地中考命题逐渐提高“写”的考查比例。书面表达题因其效度高,对考生书面综合运用能力的测量最准确而备受命题者关注。因而,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不仅影响着试题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反映的准确性,还关乎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各地无论在试题内容、试题形式,还是命题方式上,都把握得比较到位,且呈现出稳中求新的态势,并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个性化、多样化和自主性的地方特色(丁继明,2022)。

笔者查阅现有文献发现,目前针对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历时分析(韩建华、罗晓杰, 2016;谭珍,2018;陈春晖、代俊华,2018;张声亮,2019;黄锐、陈京娜,2019;汤郭萍,2020;张爽,2022;罗晓杰、张爽,2022);共时研究相对较少(丁继明,2015;2022)。有的研究虽有文献资料支撑,但缺乏基于数据的系统分析(陈天,2013)。为落实教育部(2022)要求各地“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精神和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中考命题的要求,同时也为了给日后教学、试题命制提供方向,本研究从试题内容、信息馈入和试题设计三个维度对20份2022年省市区统一命题的中考(以下简称“省统考”)英语卷的22道书面表达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究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及其质量,为将来其他省统一命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课题组共收集到20份2022年省统考英语试卷,其中北京卷设置了两个书面表达题供考生选择,重庆卷设置A、B卷,统计时各计1个。本文侧重调查分析各卷直接测试写作能力的书面表达试题(单词和句子层面上的写作以及词数在50词以下的书面表达题均不纳入统计),最终以22道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分析框架

本研究借鉴杨志强等(2018)关于高考英语写作的分析维度,同时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构建了本研究的调查分析框架(见表2.2.1)。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从试题内容、信息馈入和试题设计三个方面对22道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于试题内容从题材、体裁进行调查;信息馈入包括信息提示形式和提示信息量;在试题设计方面确定了真实性、交际性和信息提示三个调查维度。

三、结果与讨论

下面将从试题内容、信息馈入和试题设计三个维度对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质量展开调查分析。

(一)试题内容的调查分析

根据表2.2.1中试题内容的分析维度对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试题的体裁和题材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如表3.1.1.1所示。

1. 题材

根据表3.1.1.1,结合《新课标》,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的题材总体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的题材涵盖了“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和“历史、社会与文化”四个话题。其中,“生活与学习”共考查12次,如北京卷、海南卷、河南卷、吉林卷、陕西卷等书面表达题均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代入写作,在有效测评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张爽,罗晓杰,2021 转引自丁继明,2022)。

其二,关注命题的育人功能。《课标》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部,2012:2)。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也需要关注育人功能,如福建卷的书面表达是关于田园一日游的劳动教育以及珍惜粮食的德育教育,该素材的主题思想凸显了学科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三,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课标》指出,初中毕业生应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教育部,2012:24)。北京市的书面表达题的题材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习俗,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体裁

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题的体裁基本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同时,也出现了电子邮件、书信、演讲稿等应用文体(见表3.1.1.1和表3.1.2.1)。但是很难从体裁上对试题做出严格的区分和界定,因为没有一份试题是纯粹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一般都是三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各有体现(详见表3.1.1.1)。如山西卷,要求考生写一篇“根据调查结果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作业类型,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种作业的好处”的作文,既有记叙的成分,又有说明的成分。云南卷在提示里明确规定:“叙述你的一次学习经历,并谈谈你的感受”,这也是比较典型的记叙和议论的结合。2022年省统考书面表达对体裁的复合要求,对今后的写作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比如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进行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的训练,而应该将几种文体融合在一起 综合考虑。

从表3.1.1.1和表3.1.2.1可以看出,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考查的表面格式种类较多,但因大多数已经给出了格式和起始结尾句,试题本身并未刻意考查文章的格式,而是侧重对实质性写作内容的考查。因此,本文的体裁分类以实质性写作内容为划分对象(详见表3.1.1.1和表3.1.2.1)。

统计显示,明确属于应用文的8道书面表达题均已给出格式。显然中考书面表达对形式的考查已经淡化了,重点考查考生在特定环境下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也是试题所发挥的对中考复习的导向性作用,即降低固定程式对考生思维发展的限制作用,因为对固定程式的考查缺乏灵活性,只提出了对考生记忆方面的考查要求。而表3.1.2.1显示,在实质性写作内容体裁的考查方面,22道书面表达题中占比最高的当属说明文,比例为45.5%,表明说明性的文字考查成为命题的主流。总体而言,22道省统考书面表达试题的体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体应用英语的能力,如广东卷的书面表达试题;二是注重考查学生在准确描述事物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读者的能力,强调语言学习对逻辑思维发展的作用,如上海卷议论文体裁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符合《课标》提出的“学生能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教育部,2012:17)的能力要求。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体裁存在对议论文考查不足等问题,这不仅可能会导致一些教师在平时更偏向于应用文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信息馈入

根据表2.2.1中信息馈入的调查分析维度对22道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试题的信息提供形式和提示信息量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如表3.2.1所示。

1. 信息提供形式

“信息提供形式是指以语言、图表等方式阐述写作任务、提供写作情景,帮助受试者更好地理解试题要求”(董曼霞、方秀才,2014:5)。由表3.2.1可知,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的信息提供形式包括文字型、表格型、提纲型、图画型“、提纲 图表”型和“文字 图表”型六种形式,其中提纲型最多,有9道题采用此类型,占全部试题的40.9%;5道试题采用了文字型的提示方式,占全部试题的22.7%,文字提示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准确、清楚地呈现书面表达的要求,避免歧义和理解的偏差,使考生能迅速领会写作要点,并围绕要点展开写作活动;“文字 图画”型和“文字 图表”型的提示方式,在2022年中考书面表达试题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中1道试题采用了“文字 图画”型的提示方式,占4.6%,7道试题采用了“文字 表图”型的提示方式,占31.8%,这两种方式都能比较直观而形象地呈现信息,图表型的优点是图表在显示统计数据时具有简洁而清晰的特点,它不仅能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能考查考生从非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转换成文字信息的能力(高恩光、戴建东,2004,转引自陈天,2013)。同时,图表型作文具有不同的视角特征,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丁继明,2015)。

2. 提示信息量

题目“所提供的图表、图画应清晰、明了”(Weir,1993: 153);“提纲要点应明确而简洁”(李筱菊,1997);“文字信息应充足而不多余”(Hughes,2000:85)。由表3.2.1可知,22道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中有15道题提示的信息量适中,占总数的68.2%。这类试题提示语言充足而不多余,图表、图画应清晰明了,要点提示简洁明确,部分试题还附有生词提示。

有27.3%的题提供冗余的信息量,这些题的共同特点就是提示语言过长,导致提示信息冗余。如西藏卷要求考生 以“How to Protect Our Eyes”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号召大家爱眼、护眼,提示信息给出了“1.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如:好的视力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2. 保护视力的方法,如: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多吃水果蔬菜……;3.保护视力的建议,如:少用手机,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三个要点,总计136个汉字,若直接翻译为英语,可达100词左右。若把该题改为“1.重要性;2.方法;3.建议”,不仅语言更为简洁,而且也可避免考生直译原文。

只有4.5%的题所提供的信息欠缺,如青海卷要求考生以“China in Ten Years”为题,畅想并描述十年后的祖国,尽管试题给出了答题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完整连贯”,但是提供给考生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可能会使答案五花八门,甚至还会离题万里,很难保证测试的效度。

(三)试题设计调查分析

根据表2.2.1中试题设计的分析维度对省统考的书面表达试题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3.3.1所示。

1. 真实性

真实性是语言试题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真实性又包括情境真实性和任务真实性,前者是指写作任务要设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后者是指测试中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王笃勤,2008)。表3.3.1显示,22道2022年省统考书面表达试题的任务均具有真实性。22道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试题中具有情境真实性的试题共有18份,主要考查学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将实际生活经验代入写作,如北京卷、安徽卷、福建卷、广东卷。但还有4道试题情景设置欠缺真实性,比如,吉林卷要求考生以“Learning to Manage Our Own Lives”为题,用英语写一个简短文; 青海卷要求考生以“China in Ten Years”为题畅想并描述十年后的祖国;云南卷要求考生以“I Learned How to ______”为题,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但这三个题目并没有给考生提供一个确切的情景,无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写作情境;西藏要求考生以“How to Protect Our Eyes”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号召大家爱眼、护眼。在国内,向同学发出倡议,真实语境下一般不会选择英语,而会选择更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提出意见的汉语。

2. 交际性

交际性是指试题能够体现作者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包含交际者、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三个要素。作者和读者之间是通过文章进行交流的,交际行为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因而试题的设计应当使考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知道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李筱菊,1997转引自丁继明,2022)。因此,试题情境设计的互动性可以通过试题是否有假定的读者来进行判断。表3.3.1显示,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试题交际性把握较好的有16道,如安徽卷、天津卷、河南卷等。这些试题都能给考生提供明确的交际者、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交际性较强。还有6道交际性较欠缺的试题,如甘肃卷、吉林卷、青海卷、山西卷、西藏卷和云南卷。这些试题都没有指明具体的读者,这就会引发考生的疑问,文章的阅读对象究竟是同学、老师还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呢?这些试题在交际对象以及交际目的上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究竟谁来写,写给谁看,这很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述的混乱,因此题目不符合交际真实性中“明确的情境交际性”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题的真实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3.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试题设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陶百强,2009 转引自丁继明,2022)。提示信息量适度的试题既为考生提供了恰当的提示,又让其有适当的发挥空间,既让低水平的考生有话可写,又让高水平的考生有展示语言功底的机会。由表3.3.1可知, 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试题提示信息的设计比较规范,开放性适中的题目有15道、开放性过小的有4道、开放性过大的有3道。开放性过小的试题如吉林卷,要求考生以“Learning to Manage Our Own Lives”为题写一个简短文,文章词数控制在80-100词,但给出的信息很多,提示的信息总词数多达152词。这样会导致有些考生直接翻译所提供的信息,严重影响该题的效度。有学者曾经指出,用母语馈入时,一定要防止受试者在输出时直译原文(李筱菊,1997转引自丁继明,2022)。类似的还有甘肃卷、天津卷和西藏卷,较其他试卷而言, 这些试卷的提示信息明显多余,以致其开放性过小。开放性过大的试卷如青海卷题目均并未列举可能需要写作的相关要点,让没有相关经历或者不了解相关经历的考生无法明确写作的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因此,各地在设计书面表达题时,提供的信息既不能过于笼统和宽泛,也不能过于细致和详尽,应该做到范围明确、信息简练、要点突出(张俊 等,2018转引自丁继明,2022)。

四、结论与建议

书面表达试题作为中考英语的重要题型之一,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能够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反拨作用。通过对202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22道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的分析可以发现:22道2022年省统考的书面表达题以说明文为主要体裁,以“生活与学习”为主要题材,信息提供形式以提纲型为主,提示信息量把握较好,试题设计总体上遵循真实性、交际性与开放性原则。但仍有部分试题存在试题设计的情景真实性匮乏、试题的交际目的或交际对象不明确、提示信息过多或过少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本文就今后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试题命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首先,坚持体裁考查的多样性,避免因高频率考查说明文而导致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忽视其他书面表达体裁。说明文体裁虽能有效检测学生用英语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的能力,但强调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的议论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应均衡考查各类书面表达体裁的比例,达到反拨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其次,书面表达试题应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拓宽题材范围,扩大学生知识面,降低试题的可预测性,提高试题的效度。

(二)关注信息提供形式和提示信息量

首先,多样的信息提供形式和适度的提示信息量能在有效检测学生信息转换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对某种体裁写作格式的掌握情况。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不仅可以结合不同信息提供形式创造性地设计馈入信息,如使用“文字 图表”型等形式,还可以交替使用文字、提纲、图画、图表、表格、书信、广告、网页、告示等。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利用模板应试的可能性。

其次,提示信息量应在清晰反映命题者命题意图的同时反映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不仅要减少文章首句与信件格式提示,避免因提示信息量冗余而无法考查学生独自起草短文和独立使用信件进行交流的能力,也要避免因提示信息欠缺造成的开放性过大,导致学生的思绪天马行空。

(三)提高试题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

首先,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的情境和任务设置应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在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发挥试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和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其次,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应注重交际性,以增强学生写作的目的性。交际对象欠缺的试题往往让学生产生为了完成试题而写作的想法,难以实现写作的交际功能;最后,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应注意把握试题的开放性,避免由于提示信息冗余或欠缺导致的开放性过小或过大从而影响试题的区分度的问题。开放性过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文章趋同,而开放性过大可能使低水平学生无从下笔。如西藏卷试题如果将写作要点中的具体提示信息省略,仅保留提纲中的关键词作为提示,则能给学生留有合适的语言能力发挥空间,实现试题适度的开放性与区分度。

五、结语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从试题内容、信息馈入和试题设计三个维度对2022年全国二十个省市区统一命题的22道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题的命题质量较高,内容效度也很高。就试题内容而言,写作体裁、题材、信息提供形式较为丰富多样,整体把握得较好;在试题设计方面,2022年省统考的22道书面表达题对真实性、交互性和信息提示三个维度整体把握较好,但仍有部分试题存在一些尚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文章就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命题建议,如注重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关注信息提供形式和提示信息量,提高试题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以期为未来其他省实行统一命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注:本文获得2023年全国中考英语命题改革暨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研讨会交流论文一等奖;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安徽省英语中考命题研究(HJG20004)”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Weir, C J.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93.

[3]陈春晖, 代俊华. 2008-2018年重庆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历时研究[J]. 英语教师, 2018(21).

[4]陈天.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写作命题调查与分析—基于江苏省13市2006-2012年书面表达试题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3(2).

[5]丁继明. 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5(1).

[6]丁继明. 2021年全国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命题质量分析[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2(2).

[7]董曼霞, 方秀才. TEM4写作试题的任务特点与设计原则:基于TEM4写作试题的历时分析[J].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4(3).

[8]韩建华, 罗晓杰.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历时研究 (2006-2016)——以S市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11).

[9]黄锐, 陈京娜. 新课程标准下2013-2019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历时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试题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9(10).

[10]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204/t20220406_614237. html, 2022-03-29/2023-03-24.

[11]罗晓杰, 张爽.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历时研究——以201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英语试卷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 外语教学), 2022(11).

[12]谭珍. 湖南省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内容效度历时研究(2015-2017)[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5).

[13]汤郭萍. 2010-2020 年安徽省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历时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0(8).

[14]王笃勤. 基于真实性评价的高考英语试题研究[J]. 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8(8).

[15]杨志强, 辜向东, 王新飞. 2008-2017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历时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2).

[16]张声亮. 2015-2018年广州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历时研究[J]. 北极光, 2019(6).

[17]张爽.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历时研究——以2013-2022年W市中考为例[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2(8).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A Study on the Written English Expression Proposition in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Taking the Examination in Some Provinces or Cities in 2022 for Example

Ding Jim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2 written English expression questions for the 2022 national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question content, information feeding and question design,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data statistic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22 written expression questions is relatively high, mainly in the form of expository writing and the theme of “life and learning”.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outline and mixed types, indicating a good grasp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test questions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uthenticity, communication, and openness, which can better reflect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proficienc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test questions that lack the authenticity of scenario settings, insufficient interactivity, and insufficient or insufficient prompt inform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genres and themes,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and amount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and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communicative nature, and openness of test qu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written English expression questions in the provincial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written expression questions; test question design; test question conten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