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自家的店
长按右边二维码,
识别后,
便可入店选购。
更多折扣和定制服务,
请联系我们
微店地址:
http://weidian.com/s/830822453?wfr=qfriend
(内容接上期)
三、各卷特色·深入剖析
经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4套自主命题试卷,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
1.北京卷
(1)考查主干,覆盖面广。时区计算、台风、降水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垂直地域分异、交通建设、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工农业生产、旅游价值和旅游环保等均属于地理学科的主流考点,涉及自然、人文、区域和选修内容,覆盖面较广。(2)情景选材,紧贴现实。继2015年考查地理大会,2016年考查海昏侯墓之后,今年题目素材的选取,关注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海上丝绸之路等热点前沿内容,与现实热点问题紧密相关。第40(1)题,要求学生阐述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并列举其在开放游览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使整套试题平添一股“京味”。(3)形式灵活,角度新颖。不一味追求几题成组,选择题单独设题,如第1题、第2题、第8题均为单个题目。成组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设问,与全国卷风格不同,往往多角度“横向”覆盖,不“纵向”设问,各选项表述简洁。(4)难易适宜,梯度合理。如第1题,所给图文信息充分,难度合理,容易平复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正常的答题状态。每道试题的设计,体现信息提取、调动知识、综合分析推理的思维递进,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试题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5)适度综合,体现开放。如第40(1)题,体现了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综合,列举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该采取的环保措施,使得试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答题。
2.天津卷
(1)立足乡土,体现家国情怀。作为专供本地区使用的地方卷,天津卷在命题的选材上立足本地乡土。如盘山景观与“沽”村落、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天津方位认知、华北沙尘天气、京津冀一体化等。通过对区内人文、自然现象的关注与探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试卷的顶层设计上,培育考生爱家、爱乡、爱国的人文情怀。(2)立足现实,关注重大问题。试题选材设题,立足生活实际场景,立足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天津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身边“沽”村落的变迁,校园内部场景,以及产业(服装业)发展、生态环境(沙尘天气、全球变暖、冻土变迁、水源开发)、一带一路、区域(京津冀)整合等。(3)立足素养,关注人地协调。与其他3套试卷相比,天津卷立足素养,对人地间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协调的考查更多。如水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海运环境、城市建设、路网作用等。(4)考查全面,作答要求精准。在考查的广度与精度上,有较大创新。选择题摒弃了一拖三和一拖四的题组,增加了单题和图表使用量(4幅变9幅),扩大了考查内容的覆盖面。综合题加大了表格式作答的量(1处变2处),使答题限定更严格,需要对作答语言更加锤炼,作答要求更加精准。(5)简洁明晰,材料设问精致。文字材料多采用一两句话的表述形式,打磨精细,阅读量小、无关干扰少。试题设问,指向明确。如综合题合计共10小题,有5处明确要求如何回答(回答几项),有6处点明答题的依据(据哪幅图表或提取什么信息),不无谓挖坑,中正平和。
3.海南卷
(1)关注“三生”,讲究“四度”。偏重对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的考查,使整套试题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态度。(2)回避热点,突出本位。很少选取热点时事背景材料,主要关注与地理学科关系密切的事件和案列,注重突出学科本位。(3)区域选取,偏重世界。选材上更多立足世界区域,对中国区域的考查较少。全卷仅选择题第3-5题、第9-11题涉及中国区域,其它题目均着眼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4)技术成熟,水平较高。承袭全国卷命题之风,味道醇正,命题技术成熟,命题水平较高。整体难度较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4.江苏卷
(1)量大面广,导向教学。单科命制,题量较大,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知识覆盖广,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2)特色鲜明,图像丰美。试题的地理性强,学科特色鲜明,选择题均以精炼材料引入,均为一拖二的形式。综合题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逢题(组)必图,整套试卷共涉及图形31幅,类型多样,清晰美观。(3)直面乡土,贴近生活。如第28题江苏省人口的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区域差异、江苏省农业示范区有机大米的种植等。(4)关注热点,材料新颖。如微信红包、绿色出行、2017年5月的东北暴雪、2017年5月5日的沙尘暴预警、2017年加拿大建国50周年、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等。
四、命题思考·问题商榷
结合以上统计、比较、分析,以及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谨提几点不一定成熟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共勉。
1.偏于求稳,革新乏力
通过4套自主命题试卷的纵向分析、横向对比,我们认为,今年的4套试卷,虽然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求稳”与“求新”的兼顾,但细细品味,尚感不够鲜亮抢眼,革新之处,也乏善可陈。4省市整体经济较发达,各自的考生体量都不很大,师生视野开阔,完全可以在改革创新方面,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从而为高考试题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为高考命题的改革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在素材选取和情景创设上,图形给人的印象是最直观的。4套卷新推出了不少精美的图形,但总体来说,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并不很大,还有不少图形显得陈旧、平淡。如北京卷第6-7题、天津卷第4、5、9题、海南卷第3-5题等。江苏卷的等值线图偏多,让人觉得单调;有些图形的呈现,作用似乎不大,如北京卷第2题等。区域图的形式创新难,统计图、示意图等的形式有必要再丰富多彩,图表种类的多样化程度也还可以再提高。另外,在考点或案例的选取上,老面孔的点较多,新鲜的案例材料不足。
在试题的设问上,风格依旧,没有更大的突破。北京卷选择题的选项大多横向设置,综合题惯用“说明”“概述(阐述)”“简述”“归纳”“列举”或“任选其一说明”等指令用语,使试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问得较浅,不够深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考查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第41(1)题,设问成“1月和7月任选其一”,其实角度一致,能说明1月的自然能说明7月,因此有“伪开放”之嫌。天津卷选择题设问方式和选项的设定,综合题填空(填表)和类似“回答两项”等设问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江苏卷综合题设问仍然全部采用“填空式”的设问形式,对学生思维的限制比较明显。在设问角度上,也缺少类似全国课标乙卷第43题“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这种新颖角度的设问方式。
2.素养考查,力度不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展开。而高考命题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核心素养达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即以“素养”为命题立意。但从对4套卷的比较分析看,虽有了较好的贯彻与落实,但对这一关键指标与根本导向,体现不明显,考查力度不够。如北京卷对人地关系少有涉及,多对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成因分析进行考查;天津卷虽对人地关系关注较多,但对运用综合思维深入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较少,对解决区域存在问题能力的考查少(措施类零考查);海南卷综合题也基本没考查措施类问题,对地理实践力的关注也较少;江苏卷虽对区域考查较多,但综合题填空式答题的要求和设计,本身就有难以考查学生思维深度的弊端。
综合题最能承载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综合题命制应引领学生在认知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特征成因、探究区域发展优势及问题、剖析人地间的相互影响、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理解如何才能使区域发展最终走向人地协调。这种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能为素养落实、高中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示范和引领,但目前4套卷在这方面做得都还不够。
(未完待续)
本文已发表于《地理教育》2017年第7期
作者:山东省临沭县教研室 陈延松 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 刘树材 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 唐永强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相炜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斗地理立场。
北斗地理
权威考试资讯,
名师指导备考,
尽在北斗地理。
搜索微信号
或长按图下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beidoud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