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是高考第二天,政治学科考试结束,2021年政治学科试题难易度如何?试题呈现哪些特点?生活报特邀哈三中政治名师对试题进行点评。
点评名师:哈三中一级教师纪策
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公开课一等奖,培养学生多人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院校。
今年的文综试卷政治部分总体难度适中,试题设计紧紧围绕考纲要求,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仍以材料为中心进行立意,传承了政治学科一以贯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试题围绕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如40题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和关于进京“赶考”的谈话为历史背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文化的作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试题基本特征
1.试卷结构保持平稳
今年试卷结构相比于往年保持稳定,其中选择题12-15题为经济生活,16-18题为政治生活,19-20题为文化生活,21-23题为哲学,即“4323”结构。从选择题型上看,往年考查的图像题和传导路径题在今年的考试中没有出现,而漫画题又重新回归;主观题则比较平稳,仍由38题经济、39题政治以及40题哲学、文化及探究所构成。
2.命题素材新颖,紧扣时事及热点话题,体现时代精神
试题仍然体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命题特点和主体设计思想,关注社会热点,如13题对待小微企业的举措、14题围绕新冠疫情考查财政、39题围绕西方国家反制裁推进涉外领域立法等,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凸显政治学科特点,彰显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实效性和探究性的原则。
3.尊重考纲,注重基础及主干知识考查,符合新课改理念
今年高考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的考查,其中经济生活考查了汇率、财政、企业、对外开放等相关知识;政治生活考查了公民权利及素养、宗教、人大及国家利益等;文化生活考查了文化创新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生活与哲学考查了真理、规律及社会历史观等相关知识。将知识性与能力性相结合,以知识为载体,以材料为核心,强调知识和材料的有效对接,关注教材主干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尤其是基础知识。
4.主观题设问形式基本稳定,凸显探究性与创新性,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
今年高考主观题仍由38、39及40题3道题构成,对于学生而言阅读量仍然较大,但从试题材料本身来看,文字信息通俗易懂,阅读理解基本没有太大障碍,同时设问形式较往年没有过多变化,如38题问经济动因,侧重于考查企业的相关知识并充分分析材料, 39题及40题也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设问。
总之,主观题的试题类型仍然为传统题型的设定,注重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如38题以我国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从“垂直整合”向“供应链开放”的转变为素材,要求学生从材料信息中理解其概念的内涵,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同时,试卷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如16题以公交车道利用率不高为背景,考查学生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及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凸显了高考通过试题达到育人的政治效果。
二、2022年高考备考建议
1.关键是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同时要复习全面
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照考点通读教材,按照《考试说明》规定考试范围的具体知识点,要点点清、面面到,进一步夯实基础;做到知识线索清晰、注意记忆的准确性、理解的透彻性及运用的灵活性。
2.学会学以致用,及时做题,认真对待模拟题,尤其是高考真题
要及时做题,学以致用,这样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所做习题应善于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习题演练提升解题能力、提炼信息能力,掌握解题的规律及经验,培养做题的感觉和能力。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 吕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