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否是写作最好的年代?
5 月,我们在大赛开启时抛出了这个问题。尽管我们笃定地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更多写作者的才华被看见,但直到截稿的那一天,我们一直都还有些惴惴不安。
自今年 5 月 15 日开赛以来,我们共收到超过 13.2 万篇竞赛文章,近 7 万作者参与投稿。在竞赛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写作热情在当下的延续,诸位参赛者以积极的参与热情告诉我们:这仍是写作最好的年代。
10 月 21 日,大赛终审结果揭晓,共有 25 位作者最终获奖。其中主竞赛单元 12 人,青年竞赛单元 13 人。大赛旨在唤醒更多人对写作的热爱,提升新媒体写作标准,号召新媒体写作者向善向美。
经过 8 位大赛终审评审,最终 90 后青年写作者@刘酿苦 夺得主竞赛单元一等奖。他的作品《姑姑的葬礼》以中原乡镇的一场葬礼串联起过去与当下的矛盾,字里行间凝结着浓烈而忧郁的情感,信息充沛,余味悠长,获得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在内的评委们的高度赞许;青年竞赛单元一等奖获奖者为 00 后青年学生@北方de孤独女王,他的获奖作品《以俾斯麦号与U-556的关系为线索,换个角度解读德国海军》角度精准,论证清晰,由点及面,信息充沛,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文章。
本次大赛由今日头条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我们围绕“新媒体写作标准”展开了诸多的讨论,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方希女士所说:“新写作是长征,时时需回应社会情绪、问题和议题,时时回溯和反省,技术是否过时。”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新媒体写作者,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
获奖作品及专家评语主竞赛单元 一等奖
评委: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
评语:平凡世界,烟火人生,悲心交集。文章写得平常自然,波澜不惊,因而更有了动人的力量。人这一辈子,轰轰烈烈也罢,默默无闻也罢,玉环飞燕皆尘土,在死亡面前皆卑微无力。但生还是可操控的,文中姑姑一家悲欢离合间歇性发作,最终仍云淡风轻;,姑姑饱受病患折磨,求生的欲望却也一直顽强,这既是日常生活的真相,也是平凡生命的忠贞操守。文章不急不厉,悲喜不形于色,但分明有大爱存焉。
主竞赛单元 二等奖
评委:徐一龙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
评语:写自己或亲人的故事,是很多新作者成名的一个模式,比如三毛,甚至一辈子都在写“我的故事”;写与父辈的矛盾与和解,也是一种成功的文章模式,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两种模式都切中一个要点:作者对素材掌握和思考的特别全面和清晰,沉下心来,就有可能创作一个优质的内容。
《父亲的孤儿》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从这篇文章在今日头条的评论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成功的另一个点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留守儿童、城市打工、时代给与的机会和距离成功逐渐遥远的幻灭感,都是一种群体的体验。文章看起来有些平,但其实是尤其难得的地方,就像厨师获得了最好的食材,就会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去炮制,让食材的本味凸显出来。
如果一定提一些意见,文章可以有一些更有力的对细节、场景的描述,这个故事本就蕴含张力,配得上让人记住几个画面。
评委:阿乙 知名作家
评语:作者好像是一台转换器,将晦涩难懂的历史和知识,转化为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简洁明快的故事,呈现给最广大的读者。同时不乏严谨。这让我想起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童话故事,它们对读者充满友善,从没有把知识变成一种惩罚,从来不让读者为求知而痛苦。
主竞赛单元 三等奖
《》
评委:马伯庸 知名作家
评语:作者穿越到欧洲中世纪,把皇权和教权之争讲的简明,扼要,清晰。信息量十足,细节也研究颇深,又轻松明快,不冗赘。
评委:蒋方舟 知名作家
评语:这篇文章有不小的阅读门槛,光子有没有质量这事平常一般人不会关心,但被作者写的相对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觉得深奥的物理世界,似乎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打开想象。这也正是新写作的意义所在,快速时代仍需要有知识密度的信息。
评委: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
评语:关于水的科普文章,但读来毫无障碍,不觉得艰深枯燥,凡有寓教于乐的效果,涨姿势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作者匠心别具,从两则引文开始就展示了耐心和情怀,接下来用一个个小标题,逐层破解问题,娓娓道来。加上各种图片和数据说明,图文并茂,一个科学问题成功地转化成日常生活的问题被我们接受。文章有专业的科学功底,也有从容优裕的艺术气质,当是此类文章的典范。
青年竞赛单元 一等奖
评委:郎峰蔚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
评语:作者以舰艇俾斯麦号和潜艇U-556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展现德国海军发展历史以及风云变幻的二战大国关系,小切面,大图景。作者插入俾斯麦号和U-556的舰长船员们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评委:方希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评语:《至暗时刻》以同名电影为引入线索,将二战时的欧洲局势、各国立场,以及丘吉尔的政治理据、赢得支持的关键串联清晰。新写作中要求的信息量饱满,在这篇文章中体现较优,文风净雅,史料精准,非迎合读者的一惊一乍和爽文体。政文观止的其他文章也体现了较为整齐的出品水准。
评委:周晓枫 知名作家
评语:从一部电影的图像线索入手,探讨两军之差异一一从题目上看,是相对冷僻的专业知识。难得的是作者视野广阔,逻辑清晰,信息量丰富。内容博而不杂,作者娓娓道来,技巧娴熟,数据充实,以细密的针脚渐次推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语感、稳健的节奏和盎然的趣味。
主竞赛单元优秀奖作者:活在古代的老高
作者:三滴墨水
作者:赛先生科普
作者:王鹏懒得起名
作者:地球人研究报告
作者:理工男读历史
青年竞赛单元三等奖作者:去疾书院
? 作者:生物材料小小虫
作者:历史小记者
作者:Ethan说球
作者:孙芳圆
作者:Coco孙辰玥
作者:Deviance小牧
作者:阿郁
作者:言言341
作者:生活冒险家
点击了解更多,加入「新作者扶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