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来自常州的初中地理结业会考试卷就因为其中浓厚的“华为元素”而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份试卷不仅在第一页显著位置印上了华为的商标,而且整份试卷中,华为的身影无处不在。从华为公司的简介、跨国合作案例,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所和研究基地,再到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最新成就,这份试卷仿佛成了华为品牌的“广告册”。
如果只是单纯的企业介绍,或许还不足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试卷中竟然还出现了与华为直接相关的选择题,比如询问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市的经纬度,或是华为日本研究所的地址。甚至,试卷还深入介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就,如华为问界M9这款汽车,要求考生根据图文介绍进行答题。
这份试卷的“华为热”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在其他学科中也能找到类似的“广告”。比如物理试卷中的比亚迪汽车、数学试卷和高三政治试卷中的小米SU7等,都成为了试卷中的“明星”。
这一现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将企业品牌融入试卷的做法是否过于商业化,有违教育的初衷。他们认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保持中立,避免在试卷中为企业做广告。
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地理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入这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试卷中更多地出现国产元素也是一种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认为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和应试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和中立性,避免因为商业利益而损害教育的本质。
对于这份试卷中的“华为热”,我认为可以看作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它试图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然,这种尝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培养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