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语文>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分析报告(高三语文试卷分析及学情分析)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分析报告(高三语文试卷分析及学情分析)

更新时间:2024-07-20 08:02:26
转眼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半了我想你现在应该变成了家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变成了老师口中背水一战的将军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也变成唯一能与自己同行的人亲爱的们!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和包学习APP一起加油吧!

11.30日, 2020新高考首次模考在山东省举行,这虽是一次模拟考试,但做为高考大省,又是新高考改革的先锋地区,山东省这一次模考也被视作新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未来高考的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题结构、出题重点,基本由此确定。

最令人猝不及防的是,本次模考题型与2019高考相比,变化非常大,不仅把多道客观题变为了主观题进行考查,还在现代文阅读里,用整整19分考查了一首现当代诗歌!!!!高考上一次考查现当代诗歌,可是在19年前的2000年。

2020山东省模考

试卷详细解读

1.现代文阅读 I

划重点:

(1)文章篇幅明显增加,由2019年的1200字,增加至2100字!

(2)题型变化,由2019年的3小题(3道选择题)变为5小题(3道选择2道问答题),即新增2个主观题!

(3)分值变化,由9分增加至19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4)命题材料变化,由2019高考的1则材料,变为3则材料

(5)文本类型变化,由只材料只为论述类文本,变为1则论述类文本 2则文学文学评论。

注:三则材料分别为

文学评论:《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论述类文本:《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原题:



详细解读:


(1)第1小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与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1题类似。

(2)第2小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与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3题类似。

(3)第3个小题考查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在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第2题的基础上,增大了难度。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

(4)第4小题为问答题,题目为”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从未出现在高考中,为新增考向。

(5)第5小题为问答题,题目为”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此题与2019高考第6题相近,但试题开放性大大增强,题目难度增加。


2现代文阅读Ⅱ

划重点:

(1)用史无前例、前所未见、平地惊雷、摧枯拉朽、令人咋舌、猝不及防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容词都形容不了的,考查了一首“现当代诗歌”

(现代文阅读II一般只考查散文或小说,上一次考查诗歌是在2000年,早已不在考生的复习范围内,这道题面前,本次山东考生几乎人人裸考,一片哀嚎)

注:命题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2)题型变化,由3小题(2选择1简答)变为4小题(2选择2问答)

(3)分值变化,由12分变为16分

原题:


详细解读

(1)第6小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2)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3)第8小题考查炼字

(4)第9小题考查人称

由于诗歌本身的文本特色,和小说、散文天差地鳖,故虽然题设看似变化不大,实质考查内容可以说与2019年100%不同。

3.文言文阅读

划重点:

新增一道主观题!整体分值加大,翻译题分值减少,难度明显加大!

原题:


详细解读:


(1)第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与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节选,与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出处一致。

(2)第13小题为翻译题,题型2019年全国卷一致,但分值由10分将至8分。

(3)第14小题为新增题型(问答题),题目为”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分值为3分。

4.古诗文阅读

划重点:

题型没有变化,选文落实了教育部下发的《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

原题:

详细解读:

(1)第15题为4选1选择题,3分,与2019高考一致。

(2)第16题为问答题,6分,表面考查表现手法,实质诗句内容理解,题目难度略增大。

(3)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李密的《陈情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与教育部下发的《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要求一致。

4.语言文字运用

划重点:

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常考题型语病、成语题未考查,多年未考的冷门题型回归考查

原题:


(1)第18题,与2019年全国卷考查词语(或标点)、病句、语句复位的三个四选一的选择题有所不同,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定,这已经是多年未曾考查的题型。

(2)第19题,考查长短句的变换效果,共4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

(3)第20题,考查补写句子,共补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2分。

(4)第21题,考查一段话中语言表达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病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多种考点,题目难度增大。

(5)第22题,考查压缩语段,共5分。

5.作文

划重点:

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侧重交际应用(发言稿)和具体情境写作

原题:


详细解读:

本次模考作文为发言稿,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要求以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在题型上是对近年高考中的书信、演讲稿等考法的继承,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又要有希望和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进一步确定了高考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风向。

2020年备考,有必要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文体上加大备考力度。

原试卷内容(附答案)



【参考答案】


1.C 2. C 3.A

4.略 5.咯

6.D 7.B

8.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10.D 11.A 12.C

13 (1)箫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固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14.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刘邦是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15. B

16.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衅鼓意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17.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 B

19.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向,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秦感,增加谈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20.忽然又温暖一会儿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21.第二句“随着”去掉。

第五句加主语“我国”

第七句改为“退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

第八句“抽出”改成“花费

22.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5G网络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友情提示:该试题由教育部命题中心命制,题型变化大,兼考了现代诗和古典诗歌,或许有风向标作用。答案非官方标准答案,权作参考!

本文转载自包学习网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里包学习APP​也要为大家加油打气,以热情饱满的状态与能量来迎接、对待崭新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