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语文>

语文试卷家长阅后感(语文阅读试卷家长签字评语)

语文试卷家长阅后感(语文阅读试卷家长签字评语)

更新时间:2024-08-03 18:51:26

荏苒时光里弥足珍贵的记忆——杜仕华先生《时光记忆》阅后感

杜泽九

一过新年元旦,便听到龙年春节的脚步而来,平时淡淡的乡愁便天天地浓烈起来。没想到在刚进腊月的时候,在成都当“研究孙”的杜仕华先生打来电话,叫我为他的作品集《时光记忆》作序,我虽犹豫了下,但实在没有推脱的理由,便说:把样书寄我学习然后写个读后感吧。仕华先生迅即将电子版发到我手机,两天后,我又收到《时光记忆》样书。

  我和仕华先生是同乡同族本家,他是叔字辈,不过我当面叫他叔的时候极少,倒是在公开聚会场合叫他夫人周叔母的时候多,因他夫人是我夫人的同学闺蜜,时常开玩笑叫我喊她长辈子,我就拉慢节奏在舌尖上甜甜地叫周叔母儿,叫得本红光满面的仕华夫人哈哈连天红头花色,也叫得在场的亲朋好友满堂大笑喜形于色。

  我和仕华先生是同庚同学,他长我半月。小学发蒙不但同班还同坐。他发蒙的书包是他母亲用一块毛巾缝制的,我发蒙的书包是妈妈用一块手巾缝制的。而启蒙老师是仕华同学的父亲,那是位既慈祥善良又异常严格的老先生。我和仕华同学应是经常得五分的学生,但常常因卷面不洁扣去一分。在同学中我和同桌相处得形影不离,好得来杜老师讲《小铁锤》课文中好伙伴一词时举例说,杜泽九杜仕华他们就是好伙伴。初中我和仕华先生是同学,高中是同学,虽不同班但上学放学同路,特别是读高中时每个周末要同行四十多里山路回家和返校。高中同级学生只有两个班,我在一班仕华同学在二班,科任老师一人教两个班,而语文老师把学生作文作为范文在两个班读的大都有仕华同学和我的作文。恢复高考后我入学达县师专中文系,而仕华先生在达师校就读,两校进出是同一个大门,上课学习之余我们又常在一起,你不服这缘分都不行。

  毕业后仕华先生分到重点学校北山任教,我分到地区教育学院任教。四年后我调进地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而仕华先生调入达县广播电视局(台)工作。我们不但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而且就工作性质而言又成了同行。之后,一个在广电战线蹬打了三十年,一个在宣传部门奔波了三十年,吃的都主要是和笔头打交道的饭,自然也就留下了不少吃这碗饭的脚印。几十年来中,仕华先生凭着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毅,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才干,成了全市(地)广电系统创造优秀获奖节目的主要得分手之一。在近古稀之年的时候,作者将闪耀岁月之光的不少篇章和辛勤耕耘的重要成果汇集成册公开出版,怎不令人欣喜呢!

  作者收进《时光记忆》的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有广电获奖节目作品,有报纸网络消息、事件和人物通讯,有文学类作品中的散文、诗歌诗词、戏剧、评论,还有学术论文等等。除了小说,应当说仕华先生十八般武艺多面手功夫都展现在其中了。许多作品我不是第一次品读,但此次一行行地看一页页地翻,真的有如吮甘霖如品香茗之感。

  古老悠远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悠扬高亢的巴山唢呐声从山垭口田野间传来,吹奏者们从四面八方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来到古镇新街,挂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市场。他们既取酬服务于传统的红白喜事,又义务服务于颂扬文明新风,既用热烈欢快曲调颂扬真心为民公正执法之事,又用讽喻愤慨曲调鞭挞不正之风。作者用敏锐的新闻眼捕捉"创优节目"点子,深入采访挖掘,精心写就制作出对农广播节目《巴山唢呐镇》。该节目以独特的视觉,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及穿插在节目中带着不同情绪色彩的唢呐曲调,给听者以故事跌宕和震撼心灵,悦耳动听的美感。一个县级广播电台制作的节目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走去,带着泥土芬芳令人耳目一新的《巴山唢呐镇》终获省一等奖和国家广电二等奖第一名,这应该是个奇迹。而创造奇迹的作者家属享受了"农转非"待遇,这在当年来说,是件令人羡慕的大喜之事。

  作者深入采访精心撰写的新闻专稿《为艺木生存的巴山女杰苟兴琼》,其事迹将永远闪耀着与病魔抗争让生命焕彩的光辉。

  作者撰写的另一篇新闻专稿《巴山“村官”民族情》中对麻柳镇任家庙村支书、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达县竹藤厂厂长秦登田先富带后富并义务到民族地区扶贫助困的感人事迹报道,无疑展示出仕华先生的新闻敏感和写作才华。而巜洪流中不倒的旗》《情到深处方为歌》、《巴山诗坛不老翁》、《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达县美女记者》等人物通讯作品写得诗情与画意并存,情节与文采辉映,从而生动感人。

  作为个人的阅读偏好,我更喜欢“编采轶事”中的散文作品。《首次采访腹中就唱空城计》的艰辛;《记者的权威》中的挺身而出的昂然正气;《头发风波》中的有理有据的沉着应对;《给领导送钟》中的无奈和幽默;《我和王仲雄合拍专题片》的敬业与险象以及《那年那月那盐》的艰难与无语、《银幕上的故事》的风趣、《大款勇儿》追求知识的奋斗成功、《亲、我的驾照》真切风趣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选进《时光记忆》中的七篇学术论文,既是从事广电业务工作的经验升华,更是一个有良知与责任感的记者编辑的理性思考。从这些思考中,我们似乎找到仕华先生创作出众多好节目写出那么多厚重好新闻从而收获众多奖项的注脚。

  客观地说,仕华先生是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和一个优秀的广电工作的管理者,写诗并不是他的强项。没想到的是,近些年来他竟写下那么多的诗歌、诗词。仕华先生的诗歌诗词不娇柔不造作,句从心生,不拘平仄,情动于衷,真切感人。其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亲情爱意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大运健儿聚成都/圣火燃放东安湖/熊猫张臂迎佳宾/神鸟展翅送礼物/球剑操泳勇拼搏/射打跑划决胜负/金银铜奖虽荣耀/更喜世界同欢呼/,诗人为在成都举办的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雀跃,张扬着作为中国四川人的欣喜。

  屋后那棵毛桃树/果小多毛涩又苦/幼时生活闹饥荒/妈妈摘来填儿肚/冰天雪地儿逃学/妈妈怒追桃树处/折根枝条揪儿手/掀起衣服打屁股/儿子参工离故土/妈妈花前送嘱咐/少说多干走正路......诗人记忆中的那棵毛桃树,是母亲护犊爱犊的见证,是诗人巧妙联想诗情喷涌的承载物。

  前妈后娘皆为母/哪会厚薄分亲疏/其乐融融老人欢/子女无忧便是福/诗人以这样旷达诗句祝贺退休父亲再婚。

  烟雨朦胧草青青/独立寒春泪淋淋/爸爸那张慈祥脸/妈妈那颗善良的心/挡住视线模糊声音/我们该行孝/却不见双亲......,诗人在清明时节怀念父母泪雨难分。

  乡村教师农家妹/敲锣打鼓结良缘/三十七年一瞬间/相亲相依建家园/柴米油盐酱醋茶/掰着指头天天算/进屋端上好茶饭/出门提醒正衣冠……诗人用四十八行的长歌向年过花甲的爱妻倾诉为老伴祝寿。

  仕华先生就是用这样的真心纯情和这样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构筑他诗的世界,用一腔热血来表达爱国爱家之情,用一片真心来歌吟亲情爱情同学情朋友情人间真情。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真情永存。仕华先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深深脚印,在根植生活厚土的人生之树上收获下累累果实自然是弥足珍贵的,而将这些收获摆上台面与亲朋好友分享珍藏那是奉献。虽然仕华先生在微信中对我说:“写序之事,你大可不必太认真,其实对此书的读者很少,主要是自我欣赏罢了”,但是此时此刻,我要对有幸得到《时光记忆》的亲们说:此书真的可以读下去。

(来源:市评协,作者:杜泽九,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副会长,达州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