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主持稿】
①矫健的苍鹰扇动着双翅,翱翔在高空,无畏的目光点亮我们前行。②它自信,得到诗人的怄歌;它自强,受到英雄的敬仰。③苍鹰尚且如此,满腔热血的我们又该如何主宰人生呢?④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 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⑤同学们,新的一年,让我们用勇气去追逐,用行动去实现,用坚持去克服,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⑥让我们的青春在砥砺前行中锭放光彩,让我们的人生在追逐梦想中熠熠生辉。
1、小语不知道主持稿中的“翱”的读音,他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他应先查 部________,再查________ 画。(2分)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砥砺”的三个义项,请你帮小语选出文段中“砥砺”的正确义项( )(2分)
A.磨刀石 B.磨炼 C.勉励
3、小语和小文还讨论了下列问题:(3分)
(1)小语认为加点字可以这样读:矫健( ) 熠熠生辉( )
(2)小文发现文中有两个错别字,他这样修改:________ 。
(3)小语认为第①句是病句,建议这样修改:________ 。
4、小语想拟几副对联布置会场,下列哪个选项不合适?请说出理由。(2分)
A. 拼搏应有凌云志 奋斗常存报国心
B. 胸怀壮志展宏图 风雨兼程铸辉煌
C. 苦读寒窗看谁人蟾宫折桂 博览群书有我辈九天摘星
5、小文为活动制作了宣传海报(见下图),海报上可以配右边这首小诗吗?说说你的观点。(3分)
风雨
摧毁了树与墙间的那张网
蜘蛛没有走远
一丝一丝
织出一个爬满露珠的新家
6、小语在活动总结中引用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忙补写。(8分)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熔铸千年的民族品格:是李白始终如一的乐观豪迈,“长风破浪会有时, ①________ ” [《行路难》(其一)];也是韩愈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欲为圣明除弊事, ②____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还是刘禹锡的慷慨激昂与不甘沉沦,“ ③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精神追求:是范仲淹“ ④________ ,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的豁达胸襟,是苏轼 “ ⑤ ________, ⑥________ ” 的美好祝愿(《水调歌头》);也是许浑极目远眺时的无限感慨,“ ⑦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还是辛弃疾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欲说还休, ⑧______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古诗赏析(4分)
涡河龙潭① 欧阳修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不枯。
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②闲卧养明珠。
【注释】①此诗写于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遭人构陷,被贬亳州。游玩来到涡河龙潭岸边,触景生情,创作此诗。②却来:归来。
7、欧阳修笔下的涡河龙潭景色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描述。(2分)
8、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遮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方公观察历城,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若独为是亭设。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
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今方公在金陵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叔子岘山亭(B)?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玩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C)。
(选自姚鼐《岘亭记》,有删改)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暇则坐其上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2)杂树生焉
课内迁移(不复出焉)
(3)名曰岘亭
课内迁移(名之者谁)
(4)兹足以贻后人
联系成语(贻笑大方)
10、请将“欤”“也”“矣”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2分)
A. ( ) B. ( ) C.( )
11、请为乙文中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今方公在金陵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
12、请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玩赏之情。
13、【甲】【乙】两文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五谷丰登”贺秋收 李英
①金秋十月,瓜果飘香,蟹肥菊黄,一派丰收景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的传统,古代的“秋社”便是在丰收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人们感谢土地神的慷慨赐予,祈愿在新的一年能够继续五谷丰登。
②“五谷丰登”中的“五谷”,说法不一,主流观点认为是稻、黍、稷、麦、菽,它们在古人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谷”字,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山谷”的“谷”,一个是“五谷”的“谷”。“山谷”的“谷”是个象形字,而“五谷”的“谷”繁体写成“穀”,是个形声字。它的形旁是“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其余部分则是声旁。后来因为笔画太多,简化成了“谷”。“五谷”既可以理解为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也可以理解为庄稼和粮食作物的总称。
③“丰登”又是什么意思呢?先说“丰”,这个字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丰”,一个是“豐”。
④“丰”的甲骨文像是土堆上有一棵生长茂盛的树。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这个字形。从树的角度看,树木很茂盛,所以“丰”的本义是草木茂盛。而这棵树之所以长在土堆上,其实是有人种树。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原来古人在所分封的土地四周种植树木,是为了标志所属的地界。这个意义后来被人们写成了“分封”的“封”,所以“封”其实是从“丰”发展而来的。
⑤回到“丰”字,既然它的本义是草木茂盛,那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百草丰茂”是什么意思了。植物茂盛意味着收成好,所以“丰”也可以引申为收成好,比如“丰收”“ ________”。从草木茂盛还可以引申为满、充足,比如“丰满”“丰盈”等。
⑥汉字简化时,“豐”也简化成了“丰”。“豐”的早期字形下面是“豆”,是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里面放着两串玉,作为祭品。所以,本义是“豆”中祭品充足。从这里引申出多、富足等词义,比如“丰富”“丰盛”“丰衣足食”。进而引申为大、高,比如“丰碑”“丰功伟绩”。
⑦那么,“五谷丰登”中的“丰”,是哪种意义呢?显而易见,它就是收成好的意思,并非“豐”的简化字。
⑧再来看“登”字,它的甲骨文上面是两只脚;中间的“豆”是盛放东西的器皿;下面是两只手。后来有的字形省略了两只手,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登”字。这个字从画面来看,是用双手高高举起盛满谷物的器皿,一步步走上台阶,进献给神明。这里的谷物可不是平常的谷物,而是收获的新谷,要让神明尝尝鲜。古人特别重视祭祀,总要挑选最好的东西祭祀给神明或祖先,比如“牺”是皮毛没有杂色的牛,“牲”是身体没有缺损的牛,“祭”是把肉摆到祭坛上,“福”则是在用美酒祭祀,求神明赐福,等等。刚刚收获的粮食,在农民心里是最珍贵的,所以用来祭祀。如果我们在文言文中看到“农乃登黍”“农乃登麦”,就能猜到他们是在进献新谷了。
⑨庄稼成熟了,人们才能拿去进献,因此“登”由进献新谷引申为庄稼成熟。我国古代将“处暑”这一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里的“禾乃登”就是庄稼成熟的意思。同样,“五谷丰登”就表示粮食丰收。
⑩“五谷丰登”是农民最朴素、最美好的愿望。在这个金秋季节,人们尽情享受丰收的硕果,表达丰收的喜悦。
(选自2024年10月13日《科普时报》,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五谷丰登”的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表达了农民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B. “谷”是个象形字,它的形旁是“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其余部分则是声旁。
C. “封”有“边界、界域”之意,是因为古人在分封的土地四周种植树木、标志地界。
D. 刚刚收获的粮食,在农民心里是最珍贵的,“登”由进献新谷引申为庄稼成熟。
16、请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带“丰”字的古诗句。(2分)
(四)散文阅读(12分)
拉住母亲的手 李新章
①八十二岁的老母亲,一直怀疑肠道里有息肉,我便与妻子合计,带她去医院做个肠镜。那天一早,妻子先去医院排队,我去老宅接母亲。到了医院,我说,妈,你先下车,等在门口,我停好车过来接你。母亲说,妈不敢,妈要跟你在一起,语气像个三四岁的孩子。母亲左膝弯曲困难,越野车又高,我一手抓住她的右胳膊,一手托着她的后背,极小心地扶她下车。母亲双脚着地的瞬间,左手一把抓住了我的右手,她的手越握越紧,灰暗的目光看着我,如黑夜看着灯。我说,妈,别害怕,是全麻的,不会有痛苦。从停车场到门诊处,我一路拉着母亲的手走。母亲的手是赭色的,皮肤不再像她年轻时那么平整、服帖,而是起着波浪的,微微地,带着风。
②母亲前面还排着不少待检人的名字。我与妻子便陪着她,在长椅上坐着等候。A.借口看手机,我松开了母亲的手。等我放下手机,母亲的左手朝我右手处挪了挪,想拉不敢拉,欲言又止。我冲她笑笑,再次拉起她的手。母亲问,你有多久没拉妈的手了?我说,不记得了。母亲说,还是个小屁孩时,你说男生不能拉女生的手,死活不愿拉妈的手,笑煞人了。说完,笑出一脸涟漪。
③母亲说,我上次拉她的手,跟她现在一样,是因为害怕。那年我四岁,正是九月,趁着早稻已归仓,后季稻刚种下的农闲时节,母亲卖掉四只鸡,带着十九块钱和我,第一次出远门,去江苏淮安的部队探望父亲。凌晨四点,母子俩摸黑出门,从家里到码头,要走一小时。母亲双手提着行李走在前头,我跟在她后头。走了一段,我跑上前,一把扯着她的衣服,哭着说,妈我害怕。母亲把行李背在身后,腾出右手,拉着我的左手赶路。
④根据父亲信中的提示,我们母子俩从金汇港到十六铺再到镇江码头,换乘了三艘客船。母亲说,可能是第一次乘船,加上风浪,船只晃得厉害,我时不时地哭闹,嚷嚷着要回家,一只小手始终紧拉着她的手,吸铁石似的,手心里全是汗。
⑤从镇江坐公交到淮安县城,需要三个多小时。我们是在车上吃的中饭,是自带的几块熟红薯。母亲说,一路上,我都紧攥着她的手,只有睡过去时,才会暂时松开。但只要车子一个大晃,被晃醒的我,眼睛还未睁大,手先抓住了她的手。
⑥从淮安汽车站下来,天色已暗。母亲问路,可能我的确很累了,拖着母亲的手,不愿再走一步。母亲拿出熟红薯,示意我吃点,我却摇头,目光紧盯着对面的油条摊,馋涎欲滴。三分钱一根的油条,像汽车的燃料,重新点燃了我朝前走的引擎。走了十多分钟,碰见一个骑车的军人,一打听,正是父亲的战友……
⑦护士叫母亲名字的声音,打断了母亲正讲着的故事。B.母亲缓缓地站起,缓缓地长舒一口气,缓缓地松开我的手。妻子挽着她的胳膊,陪她进去。母亲三步一回头,用忧心忡忡的目光,无助地看着我。
⑧恍惚间,母亲刚刚松开的,是我四岁时拉着她的那只手。恍惚间,横亘在两次拉手之间的,不是五十多年的岁月,而是一条陌生的河。河上没有桥,没有渡船,曾经飞过去的鸟儿,此时也见不到一点踪迹。唯独这苍茫的河水,流淌着我无法弥补的愧疚和遗憾,如母亲手上起着波浪的皮肤,微微的,带着风。
⑨半个多小时后,妻子挽着我母亲从检查室出来。妻子对她说,妈,医生说你肠里很干净,没息肉。母亲听后,眼睛突然变亮了,笑得像个四岁的孩子,正吃着三分钱一根的油条。
(选自2024年12月3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9、选文多次运用细节描写,请从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写一段批注。(3分)
A. 借口看手机,我松开了母亲的手。等我放下手机,母亲的左手朝我右手处挪了挪,想拉不敢拉,欲言又止。我冲她笑笑,再次拉起她的手。
B. 母亲缓缓地站起,缓缓地长舒一口气,缓缓地松开我的手。
20、 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③—⑥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1、选文结尾写“(母亲)笑得像个四岁的孩子,正吃着三分钱一根的油条”。这样写有何妙处?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五)名著阅读(8分)
【甲】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
【乙】
太公道:“我当初只指望你说因缘,劝他回心转意,谁想你便下拳打他这一顿。定是去报山寨里大队强人来杀我家。”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说与你,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这两个鸟人,便是一二千军马来,洒家也不怕他。你们众人不信时,提俺禅杖看。”庄客们那里提得动。智深接过来手里,一似捻灯草一般使起来。太公道:“师父休要走了去,却要救护我们一家儿使得。”智深道:“甚么闲话!俺死也不走。”太公道:“且将些酒来师父吃,休得要抵死醉了。”鲁智深道:“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太公道:“恁地时最好。我这里有的是酒肉,只顾教师父吃。”
(选自《水浒传》第五回“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22、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快速梳理名著内容,抓住关键内容,提升阅读效率。下面是《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的部分情节的思维导图,请你回顾相关内容,补全空白。(2分)
23、名著阅读要结合文体特征,如《水浒传》侧重于“古典小说的阅读”,《艾青诗选》聚焦于“如何读诗”。把握意象就是阅读诗歌的重要目标,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2分)
意象
代表篇目
象征意义
表达情感
土地
《复活的土地》《我爱这土地》等
“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太阳
《太阳》《太阳的话》等
①
②
24、专题探究是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你班开展“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专题探究,简要写出你设想的探究过程。(2分)
25、 “以文解文”能让名著阅读别开生面。请阅读《礁石》,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并结合其经历阐述理由。(2分)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6、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进阶。请结合试卷选文,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5分)
任务一:请你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礁石》改写为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可以在不背离原作的基础上适当再创作。
任务二:请以《拉住母亲的手》为题,写一首小诗。(不得借用选文语言;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27、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50分)
任务一:美食,是“自带的熟红薯”,是“三分钱一根的油条”。美食,是味蕾的唤醒,更是生活的诗篇。每一口都是故事,每一味都是回忆,总有一道美食能撩拨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请以《唤醒我的味蕾》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未来,人类的食物会大大改变吗?围绕着食物,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由快速供应、即刻食用的快餐,衍生出了一个热词“快餐文化”。所谓“快餐文化”,是指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快餐文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