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语文>

卷行天下语文月考卷四高一答案

卷行天下语文月考卷四高一答案

更新时间:2025-03-06 03:50:02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簇新(cù) 谚语(yàn) 不屑置辩(xiè)
B. 亵渎(xiè) 摇曳(yè) 吹毛求疵(cī)
C. 渲染(xuàn) 恪守(kè) 浮光掠影(lüè)
D. 别墅(yě) 汲取(jí) 金戈铁马(gē)
2、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智慧的精华。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璀璨的星宿、 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每一首诗歌都是一泓流淌的清泉, 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读诗绝不足为了 门面而附庸风雅,也不足为了装腔作势而矫揉造作。
A. 汇聚 濡养 装点 B. 汇合 濡养 点缀
C. 汇聚 培养 点缀 D. 汇合 培养 装点
3、下面一段文字中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①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要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教科书只是给学生搭建了一种资源、一种平台。③学生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量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利用语文、享有语文。④这样,学生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填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做一个快乐的人吧□摘掉面具,卸下伪装,静守己心,笑谈浮华。以风的洒脱,笑看经年岁月□以莲的恬淡,随遇而安。人生无常,世事无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取悦自己,向阳而行,温暖自己,照亮别人,才是大美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A. !:、 B. !。, C. 。:、 D. !:。

(二) 诗词鉴赏
5、下面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容,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 “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直接写天气的奇寒。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眼望去,阴云密布。“愁” “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写出送别宴上苍凉悲壮的豪气。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6-8题。
“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①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 “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②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一片小小的茶叶,制茶师因地制宜,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彩纷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酬一和中显示出豁达大度。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以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醇厚甜美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
④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北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超过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
⑤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 《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 12日, 有改动)
6、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茶技艺发达,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品中国茶既能品“色香味”,也能品“精气神”。
B. 中国茶有六大茶类、两千多种茶品,我国从南到北许多省市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地方茶。
C. 中国茶及茶文化早在唐宋时期就通过茶马古道等走向世界,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
D. 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蕴含了“中国茶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茶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
B.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茶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
C. 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以茶为媒,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互鉴、文明共享。
D.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以茶为媒,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互鉴、文明共享。
8、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分缕析地说明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B. 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喝茶的仪式一直都很讲究,不惧繁文缛节。
C. 文中引用陆羽《茶经》,进一步说明“中国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至名归。
D.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以并列式进行架构,条理清晰,语言典雅。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屈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伐我 (军队) B. 又何焉(参与)
C. 公将之(驱车追赶) D. 克,公问其故(既然)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肉食者之 B. 肉食者
C. 牺牲玉帛 D.小大之
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量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第Ⅱ卷 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行路难(其一)》)
(2)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5)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乐观进取、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名句是:“ ,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牛弘之裔①。始,韩弘②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③言者。俄而弘、公武卒④,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⑤,校计⑥出入。所以饷⑦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⑧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注释】①裔:后代。②韩弘,河南滑州匡城人。③杜塞:阻塞。④卒:死。⑤赀簿:账簿。⑥校计:核算。⑦饷:贿赂。⑧注:批注。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收赀簿:_________ (2)左右曰:_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 《一树“飞天”挽春来》 一文, 回答16~19题。

一树“飞天”挽春来管 苏清

①杏花春雨,江南三月似水墨洇染,一天比一天水灵。

②每年这个时节, 白玉兰成群结队,如飞天而至。一树一树的玉兰花舒展苞蕾,争先恐后, 绽放如玉,凝脂停云,预示着春天一路飞奔而来了。

③十多年来的每个早春,我徜徉在玉兰花下,深深触摸到人世间的美好。在古典园林建筑中, 玉兰常植于厅前院后或楼台周围,据《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

④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 霞光轻抹, 仿若雪花缀满枝头, 晶莹洁白。饱胀得似乎马上要脱衣而出;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儿,羞羞答答地低着头,似是一位少女掩面而笑。

⑤玉兰开出花朵,层层叠叠,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煞是绚烂;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气韵。沈周的《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古人早已将玉兰花比拟杨贵妃,并与《霓裳羽衣曲》的掌故勾连起来。玉兰花雅香幽,引得古代诗人皆以 “玉雪霓裳” 竞相题咏。

⑥玉兰花承受着日月的轻轻爱抚,愈开愈盛,散发着馥郁的香味。氤氲在这样的清香里,似有一种沉醉的感觉。每一次,从她的身边经过, 我总要放慢脚步,看一眼她的娇羞, 看一眼她的妩媚, 看一眼她的清丽。有时, 不经意间, 还会遇到鸟儿栖飞于花前叶下的浪漫,一只栖于枝头, 一只飞于叶下, 顾盼传情。见着这灵动的身影,我的脑海里不觉就浮现出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仕女的背景便是嶙峋湖石和花色正艳的紫玉兰。那鲜明清丽的色彩, 映照出大好春光。

⑦玉兰花一开, 所有的花事将会磅礴追随。她们的生命虽短暂, 却令人赞叹。当饱满的花蕾顶着冬日残留的寒冷破枝而出, 当花朵如破茧之蝶飞舞而出,真正的春天已经欢悦着来了。早春玉兰极为绚烂地开,花期却很短。十几天的光景,如果吹来一场风, 大朵大朵的花瓣就会飞散, 从相依过的枝头带着深深眷恋, 悄然飘落在草坪上, 白绒毯一般轻盈美好,仿佛溢满整个世界的纯洁,春天没有被辜负, 晴空对坐,看几朵碧空浮云, 听几声黄鹂鸣翠柳, 春天实在是妙趣横生。

⑧没过几天, 白玉兰悄然退出舞台, 落在草坪上,如一层薄薄的白绒毯。紫玉兰随即粉墨登场,舒展着薄翼,恰如可爱的笑脸, 紫中透粉的玉兰花彰显着她迷人的身段, 娉婷婀娜, 一阵风吹来, 它便摇曳着妩媚的身姿,像蝴蝶似的振翅飞翔,又似调皮的小精灵, 飞向大地的怀抱, 要是你驻足品味, 定能发觉那清晰的脉搏,似乎能听到它那驿动的心声,唤醒你心灵深处的柔情,即使你心如止水,也抵挡不住这撩人的气息。

⑨岁月静好, 往事如烟。心中多一份懂得和淡雅, 多一份坦然和豁达, 便是人生的快乐,一树 “飞天” 迎着春风,拨动我的心弦。
(选自 《新民晚报》,有删改)
16、请结合文章第④~⑥段概括玉兰花的特点。(3分)
17、第⑤段引用沈周的《题玉兰》这首古诗有何作用 (3分)
18、请结合语境, 品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4分)
当饱满的花蕾顶着冬日残留的寒冷破枝而出, 当花朵如破茧之蝶飞舞而出,真正的春天已经欢悦着来了。
19、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在文章最后写“一树‘飞天’迎着春风,拨动我的心弦”。(5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为此,某班开展以“关注天津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

【材料二】优化调整产业、 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提升空气质量。通过转变交通运输结构,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破解“钢铁围城”;通过优化布局结构,破解“园区围城”。
【材料三】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保护优先、 预防为主, 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两控”治土。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年度计划, 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绿色化改造工程项目。
【材料四】统筹水资源利用、 水生态保护、 水环境治理, 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治水。开展二级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有效削减入河污染。通过以上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1、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采取的措施。(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篇名或人物。(4分)

篇名或作品

名著片段

《艾青诗选》 中的《(1)》

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水浒传》

(2)(人名)道:“叵耐这厮无礼, 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 却坏我的名目, 学我使两把板斧, 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 也气喘了行不上。(3)(人名)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4)(人名)道:“我照了自也好笑, 我也做得个行者!大哥便与我剪了头发。”张青拿起剪刀,替他把前后头发都剪了。他见事务看看紧急, 便收拾包裹要行。

23、《水浒传》中作者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梁山好汉们“都一般儿哥弟称呼”。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4分)
(1)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1分)
(2) 请以鲁智深和林冲为例,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们的兄弟情谊。(3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青春是什么?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是拼搏的一种姿态,是奋发的一股力量。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上下求索的精神,寻找着青春的答案。勤学苦读是宋濂找到的答案,弃医从文是鲁迅找到的答案,科技强国是桂海潮找到的答案。青春路上,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