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宇欣 蒲俊宜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正在迎来愉快的寒假。
不过,寒假之前,北京的不少孩子却在期末考试这一关被难“哭了”。
据北京晚报报道,2022年1月举行的北京东城区初三年级期末考试中,语文阅读理解题选取了鲍尔吉·原野作品《乌兰牧骑的孩子》的片段,其中一个题目,要求学生补写出文中人物海兰花的心理活动。考试结束后,不少觉得题目太难的学生,到微博上向作者喊话,请他帮忙解答。
不仅初中的题难,小学生的期末试卷也不简单。考完试后,不少北京家长捶胸顿足,在微博喊话:怎么办,我是不是把娃坑了?我跟她说现在“双减”,考试应该不难……结果一学期下来,期末被一棒子打晕了。
那到底有多难?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收集了北京部分区域的考试试卷,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题目量大,出题灵活;
知识面广,重视时事;
告别刷题,重视思考。
一句话概括:不管是哪个学科,现在光靠刷题已经很难拿高分了。
作为全国教育风向标之一,又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试,我们认为,北京的考试出题方向非常值得成都的家长关注。
北京:
“双减”后首个期末考
试题变了新样子
海淀区
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先来看看海淀区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分为“基础·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
(部分试题截图)
注意到了吗?就拿基础题来说,拼音、错别字等常规题型都有,但是,很多题目都融入了时政热点。比如第7题,让用一个成语来赞美袁隆平。
那么,这道题显然就不是简单考察成语知识了。
第一,虽然题目里也有简单介绍,但还是得知道袁爷爷做了什么事儿、说了什么话吧;
第二,关注了时事热点,仍需分辨四个成语各自的意思;
第三,在前两个基础上,还得总结归纳袁隆平的精神特点,这才能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比起以往有些学校直接问“秉公执法”“志存高远”等词语的意思,海淀区试卷的总体特点就是“题活”,既考你平时关不关注时政,还看你平时注不注重积累,“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广”。
西城区
西城区作为北京另一教育大区,前些天的期末试卷同样亮点颇多。
还是来看语文试卷,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比较常规;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5个大题、11个小题,也是很熟悉的题型;第三部分“阅读”考了两篇短文,目测第一篇字数350左右,第二篇阅读450字左右,总共13个小题,考点涉及关联词、同义词转换等;第四部分写作,主题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部分试题截图)
看完整张卷子,是不是就一个感觉:字太多了!
这是几年级的卷子呢?——小学三年级。
回想一下,你小学三年级的卷子,题量有没有这么大、文字有没有这么多?记者也跟几位语文老师聊了聊,老师们都表示: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会精读细读。
东城区
再来看东城区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卷。
(部分试题截图)
从试卷面上来看,纯计算题一共就14道,占25分,而且这些计算题一点都不复杂,没有丝毫要在计算上刁难孩子的意思。
但是,即便是数学试卷,其实也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东城区四年级的试卷,就出现了这一类题目,不仅要求孩子得出答案,还要用语言解释清楚理由。
(部分试题截图)
有资深教师告诉记者,语言组织论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能够运用规范和富有逻辑性的学科语言进行清晰且有条理的书面表达,是高等院校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而投射在数学上,就是要求孩子能用数学语言,准确、严谨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一定不是读死书可以解决的,‘读’是输入,‘表达’就是输出。”
朝阳区
2019年,北京市发布了中考《考试说明》,其中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的考查内容,在“基础·运用”中,还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
所以,今年朝阳区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试卷中,也并不意外地加入了书法相关的考查项目。
(部分试题截图)
有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书法专业看似有些“无用”,实则是具有长远教育意义,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书法在当今社会亟需传承和发展,如今在通识教育中加大书法知识的比重 ,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书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书法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在提醒家长,有些东西,看似无用,其实有大用,教育不要太功利。”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朝阳区的期末考试,也加入了大量的时事题。
比如当下哪些时事很重要?冬奥会自然是热点。所以朝阳区语文试卷也有一道跟冬奥会相关的阅读题。
(部分试题截图)
像这种题目,是不可能指望靠题库来应付的,因为现在最不鼓励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还是要孩子多阅读,多输入,将来才能有输出。
趋势:
除了试卷
北京的这本手册也很值得关注
虽然我们今天聊的是试卷,但各位要注意:北京市小学高年级段的期末考并不是“一考定天下”,很多学校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在北京小学,新学期一开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就都拿到了一本评价手册,一学期内的点滴变化都记录在了评价手册中。
北京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评价手册
评价手册中,语文、数学、英语等每个学科都有四次过程性评价机会和一次期末测试机会。其中,每次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学习”“作业质量”“自主发展”三部分,每个评价项目又细分了具体的评价内容,比如“课堂学习”这一项就包括了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勇于提问等。
最终,四次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测试,组成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而且,与以往打分的形式不同,学期总的学业评价结果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呈现。
观点:
“双减”强调减轻考试压力,
但不意味着降低教学标准
回到今天的话题:北京试卷所谓的“难”,到底“难”在哪里?从北京的试卷,又可以看出什么风向?
此前,很多家长认为,“双减”就是减轻孩子负担,那肯定考试就会变得更简单。如果你现在还这么想,那你可能真的没有理解到“双减”的要义。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双减”的确强调要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系统和学校要降低教学标准。
那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发挥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明新认为,一方面,教育系统和学校要在理解“双减”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考试的难易程度,在考试评价方式上进行适当调整,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开展过程性的、增值性的学业评价等,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让家长信赖和放心。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正确理解考试和评价的意义,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家校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还谈到,在文本挖掘、教学设计、课堂驾驭之外,学校明确“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第四要素。
“我们现在是以教研组的形式对每个单元的命题和作业进行设计,力求更加科学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掌握程度。”同时,芦咏莉表示,在作业和命题中收集到的反馈也成为老师们教学的资源,“根据反馈,我们会分类、分层甚至会点对点地帮助学生改进提升。”
名师建议
这些基本能力,家长要重视
此外,记者也跟几位成都的资深教师聊了聊,就北京的试卷来说,老师们认为,“双减”之下,家长们务必注重孩子的以下能力培养:
1、阅读能力。泛读,精读,限时阅读,不限类别,加大输入,甚至读一些所谓“无用之书”都好。“今后语文对阅读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阅读速度,还要求很高的理解运用能力”;
2、表达能力。这包含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读完了故事能不能复述,看到一件事情能不能写下来,能不能做到条理清晰、主次明确,都是表达部分的要求”;
3、知识面要广。以北京为例,书法、字体,“看似无用,实有大用”。鼓励孩子多涉猎,多了解,“没有什么知识是无用的知识”;
4、关注时事。多看新闻,一定不是坏事。
5、视野开阔。知识不仅从阅读中来,不仅从新闻中来,也从行走中来,“有机会多带孩子出门,多实地感受,把每一次出行变成一次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
6、问题的解决能力。家长不要大包大揽,遇到问题,让孩子学习自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甚至人为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坏事。
还想了解更多北京期末试卷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天老师微信回复“期末试卷”即可领取。(备注:学校 年级)
注:部分图片源自北京小升初网、部分资料综合自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