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三伏天就快过去了
但高温还在!
高温、干旱依然是关键词!
今年夏天热得非比寻常
截至今天(8月17日)
中央气象台已连发28天高温预警
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
也已经连发6天
中央气象台8月17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预计8月17日白天,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中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西部、福建、四川中东部、重庆、贵州东部和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将有35~39℃,其中,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6天发高温红色预警。
今天上午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确认
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
区域性高温事件
综合强度已达到
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6月1日-8月15日)
截至15日16时
全国气温前十榜单(国家站)的
“准入门槛”已升至43℃。
能有多热呢?
大概是仙人掌看了会“沉默”
行李箱看了会融化的程度
↓↓↓
南京某路边的冰墩墩也受不了
都被“晒黑了”
↓↓↓
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南部、华东大部、华中、华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及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在20天以上,新疆中东部、内蒙古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安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中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超过30天。
夏季以来,豫苏皖浙鄂赣黔川陕新10省(区)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湘鲁甘宁云沪6省(区、市)为历史同期第2多,闽渝为第3多。
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云南盐津(44.0℃)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全国极端高温事件分布图(6月1日-8月15日)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持续的高温给多地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连日来:
贵州赤水丹霞大瀑布景区因极端高温天气关闭;
江苏发布高速路面高温预警,部分路段路面最高温度可达72℃;
长沙市教育局下发紧急通知,全市所有初中新生一律停止军训,已作安排的学校立即停止…
此外干旱也在发展!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杨光表示,一般来说,汛期的主要工作肯定是以防汛为主。但是主汛期七八月份又是一个特别热的时候,如果降雨很少,就容易因高温少雨而产生极端干旱。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旱情是在2019年,再往前推是2013年。总体来讲,在主汛期发生这么严重的干旱还是比较少见的。
8月15日,武汉,汉口江滩大面积滩涂露出水面。
继鄱阳湖、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长江出现了“汛期反枯”现象。
近期,长江进入主汛期后水位持续退落是因长江流域降雨明显偏少,上游来水减少,以及持续高温导致蒸发量增大。
水利部15日发布消息,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江河来水也偏少两到八成。据气象水文预测,长江流域旱情可能持续发展。
8月15日,湖北宜昌,长江宜昌段岸线滩涂清晰可见。
综合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客户端、重庆晨报、潇湘晨报、中国新闻网
来源: 新闻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