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闭关锁国,后来开放国门开始与外界进行交流,让我们国家的人民逐渐意识到外语的重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教育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强抓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优于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会说话后就接触英语的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打下英语的基础。然而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需要语言环境以及不断地日积月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在英语方面下苦功,花费大量时间,不断积累词汇,不断运用。这让许多意识逐渐形成的高中生对英语产生抵触,并且希望高考中再也不要出现英语。我们都知道虽然70多个国家已将汉语纳入了教育体系,中文在以后可能会成为通用语言,但是现如今将英语踢出高考确实是很难达到的。
近期也有网友在网上争论英语能否被踢出高考?1000个人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
支持将英语踢出高考,现在英语总成绩可以与主要学科语文数学并肩。英语在中国确实没有适合学习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对许多学生来说想要学得好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语,很有可能因此疏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将英语踢出高考,也能够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当然一件事情的存在必定有两面性,有人反对,自然有人赞同。
反对将英语踢出高考的网友:大学里有两个证是必考的,那就是英语的四六级证书,没有这个证书,学生是毕不了业的,不拿毕业证就影响毕业生找工作。想要顺利考下四六级证书,你的英语成绩必须要优秀,毕竟4级考的是词汇,6级考的是语法。先说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与英语相关的专业,但是有这两个证书也代表着你的能力,成为自己毕业后的一个筹码。
在众人都在争论英语是否能被踢出高考的时候,教育部门的回应也随之而来。
教育部门回应说:要想将英语踢出高考,那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起码暂时无法实现,但部分省份的小学已经不将英语纳入期末考试的科目了。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也让学生们对于英语考试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许多学生确实非常抵触英语。
为什么学生会对英语产生如此大的抵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任谁在所有考试科目中的成绩都能拔得头筹,却因为英语这一门科目拖后腿,生生将自己从第1名拉到了十几名都会对英语产生抵触吧。
像英语数学这些传统文化科目,有的学生从小就受到自己家长或者家里老人的影响,学写字,背诵古诗词,背诵99乘法表,学习算术,在这种潜移默化大环境下许多孩子到小学就已经学会了3000多个字,以及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乘除法。但英语却不行,不说有些家长确实文化水平不够,经济条件不是很优越,无法给学生一个英语环境,就说想要学习好英语,下苦功是必然的。浙大郑教授表示:寒窗苦读12年,在学习英语上需要花费5000多个小时,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这个庞大数字的背后昭示的是学生们夜以继日对英语的精力投入,学生怎能不厌烦,怎能不抵触呢?
教育部门下发的这项将英语踢出小学期末考试的政策,也是在响应国家下发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们的压力,而将英语踢出小学阶段的期末考试,目的也在于为学生减负。但学生们要明白,为你们减负并不是代表可以不用学习。在享受减负的同时也要自己的心态摆正,利用空闲时间考虑一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用以提高自己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习效率。效率高在学习中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态很重要,有些人慢慢地从积极心态转变为了抱怨,以及抵触厌烦的态度,对一门学科不喜到了极致,这也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若将成绩放在第1位来要求自己的话,不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最后我想说:一些学生将学习英语与爱国挂钩,为自己英语学习成绩不好找借口,这是学生首先要改变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要挖掘自己对英语科目的的兴趣,由原来的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做什么的被动学习动机转变为位主动学习动机。大家都知道将英语踢出高考十分不现实,那么能够改变的只有你对于英语的态度,多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增加学习兴趣,别再抵触了,不然只会对你自己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