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分也出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数学的次日,就找到了试卷,粗粗做了一下,第一感觉就是简单,太简单了。
直接翻到第19题,前两问,就是小学奥数题。
一方面教学任务太重了,不是在备课,就是在上课,实在腾不出时间弄;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难度不大,还不如之前的几次模考题,弄的动力也有点不足。
后来网上评述说,这次考的是思维,前几天网传平均分还下降了,这太意外了。
因此,做了个图文解析版,便于大家能看懂,另外,也对每题稍加分析,一起看看考思维到底考了个啥。
选择题:1(集合)、2(复数)、3(向量)、4(三角函数)、5(立体几何体积)、6(分段函数)、7(正弦函数交点数)、8(抽象函数的最值)、9(正态分布)、10(三次函数)、11(高次函数)。
第1、2、3题都是送分题,考的都是基础知识点;
第4题需要点小技巧,通过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第5题可能会有点反直觉,不过数学就是这样,不能靠直觉,要靠推理,推出什么就是什么;
第6题考了分段函数,考查了函数的连续性、单调性,在单选题考多个知识点,为这道题点个赞;
第7题考的是两个不同振幅、不同周期、不同相位的正弦函数,在确定范围内的交点数,这题不考算力,考画图能力;
第8题考的是抽象函数的周期性,出现了斐波那契数列,本质上考的是学生对函数发散性和收敛性的理解。
第9题考的是对正态分布的理解。
第10题考了三次数的极值、单调性,不过,这个单调性考得很间接,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11题是“看图说话”,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定义自己构造函数,并通过图象去得出一些结论,这道题很新颖,赞。
总体上来说,计算量不大,也不全都是送分题,需要一定的理解力。
填空题:第12题考了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中规中矩;
第13题考了两函数的公切线,属于导数相关知识点,不算是冷门考点;
第14题是“田忌赛马”,考了排列组合与概率,细心推导即可。
解答题:第15题是解三角函数,送分题;
第16题是圆锥曲线,对数字敏感的同学,能很快就找到捷径,可以减少大量的计算量,如果傻傻地算,那就算死了。
第17题是立体几何题,第二问提供了两种解法,合理设参是关键;
第18题是导数题,考查了极值、中心对称和取值范围,对比历年高考各类导数真题,这题出得不算太难太偏。
第19题这是今年高考改革的重点,数竞方向类型,其实,除了第三问要耗点脑力,第一、二问都是送分题,只不过这样的数学表达,很多学生很排斥,对于理解力比较弱的学生,一看题面就退缩了。
最后,小结一下。今年的考题,计算量不算太大,不过,确实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数学基本上就是先想后算,想不明白,那算了个寂寞,当然,能想明白,但算不对的也大量的存在。
提点建议,高中数学不好,根子不在高中,在小学,小学学点奥数拓展一下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计算能力,这块在初中要强化训练,否则上高中,再练也没了那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