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满分150,有一学生考了78,家里经济条件也还可以,但是家长就是不掏钱给孩子报辅导班,这是什么心态?
其实,小徐老师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孩子的成绩有的就在边缘上,有可能努把力就能考上重点,而不闻不问就只能考个次重点,但是孩子却从没有给孩子报辅导班,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徐老师接触个形形色色的家长,可以说不关心孩子前途的基本没有,谁都想让孩子将来过上好的生活,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逼着孩子走上学这一条路,每个家长的眼界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性格和追求也不一样,因此他们选择的方向也就不一样。
小王同学,像题主所说的一样,数学严重偏科,每次很难及格,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想想办法,但家长总得孩子学不好数学那是他天分不够,补也白补,况且在初一的时候曾经给孩子报过数学辅导班,但补了一年毫无效果,因此家长绝望放弃。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到了青春叛逆期,根本不听家长的建议,你越想让他补课,他越是不好好学,家长白白浪费了钱财,还搞得亲子关系紧张,何必呢?
小刘同学,妈妈是公司会计,爸爸是公司外派出国人员,家庭经济条件挺好,学习成绩中等,但家长也没有给孩子报过辅导班,只报兴趣班,钢琴、绘画学得很好,按他父母的话来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挤掉所有课余时间,他们觉得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丰富的生活阅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且也不期望孩子考多少好的大学,能上个本科就可以,未来的路他们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了,不需要孩子太多的打拼,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有底气的父母了。
还有一个学生,相当叛逆,认为只要放假就是玩,作业留得越多的学科,她越不想写,上辅导班那更是不可能,家长也不强求,毕竟他们家有个体私营小公司,不愁孩子长大找不到工作,以后会做生意就可以了。
小徐老师觉得,这种心态的家长也未尝不可,毕竟人生并不是仅有考上好大学这一条路可走,纵观高考,很多地区能被录入985名校、且能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学生不过是百里挑一,总有一些孩子去上普通本科,上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了业也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只能改行做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之所以,我们今天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是教育焦虑的心理在作祟。
很多家庭因为接受不了孩子学习差,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叛逆甚至酿成悲剧的也不是没有,因此,即使补课也要孩子愿意补才行,找到一个家长和子女相对都能接受的空间,才会使家庭和子女良性发展的最好道路。
总之,在全民拼高考的年代,总有那么一部分家庭还有除高考以外的别的路可走的,他们或许也让孩子上高中,上大学,但却不需要把孩子放到社会上去磨练,去竞争,在他们看来,孩子长大后,只要身体和思想没问题,总有路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