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分析考试结果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步骤。不仅要关注失误的数量,还要深入剖析各门学科以及同年级的整体表现。
1. 聚焦单科成绩
对比孩子各门学科与班级平均水平,看哪些科目具有优势,哪些则相对较弱。确定优劣势后,制定阶段学习计划便能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2. 关注进步
由于每次测试难度不同,成绩相对性很强,所以要用正确的方法评估孩子的学业状况。横向比较与同学间的差距,纵向对比过去的成绩,明确孩子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需要深入分析原因。
主动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交流,获取他们对孩子成绩的分析和建议,因为他们是最了解、最关切孩子成绩的人。
分析错题
首先要弄清孩子为何失分,不能简单归咎于“马虎”。对失分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 遗憾失分
明显会做却犯错,例如审题失误,关键字句看错等;计算出错;答题规范但最后答案错误。这种情况也被称作“粗心大意”。
2. 模糊失分
平时基础不扎实,记忆不准,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灵活;回答问题逻辑混乱;第一遍答对了,修改后反而错误;平时练习过的题目,考试时却想不起来或无法完成。
3. 不会做失分
完全不会,随意解答或者盲目猜测;抄袭他人答案,缺乏思考,不会应用。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应采用对应的对策:消除遗憾,纠正模糊,寻求突破。
制定调整方案,确定错误题目的诱因后,应引导学生反思:
1.该题对应的知识点具体内容。
2.该知识点在书籍中的相关位置。
3.原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运用了何种知识点。
4.此类题目的解答思路与技巧。
5.其他可能的解题途径。
深度思考上述问题后,强调立刻书写、及时分析、频繁复习九字方针。
1.立刻书写
首先,学生需重抄做错的题目,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详细记录正确解题过程及答案,主观性试题需参照教师的解题思路进行补充。
2.及时分析
立即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括两大步骤:
①综合评价,识别出做得优秀和不理想的题目。
②基于纠正错误题目的基础,将错题分类整理,找准问题根源,采取相应对策。
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不清、不到位;
2)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不足,不能灵活应用;
3)答题时表现出的非智力因素,如面对复杂论述题的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失分。
若为第一种原因,应加强对相关知识要点及原理的复习巩固;若为第二种原因,应生务必掌握相应题型的答题方法。
所有题型皆有其特定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关键在于对题目个体特点的深入理解,唯有细致研习,方能在感悟中提升技巧。
若为第三种原因,应注重平时训练中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的塑造,努力克服不良心态,使答题从容而沉稳。
3.频繁复习
自我分析完毕后,将试卷与分析报告贴在一起妥善保管。积累至一定程度可装订成册。
切勿束之高阁,应常加翻阅复习,以深化知识理解,增强能力掌握规律。
分析检测技巧
1.策略是否适宜
评估孩子是否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如有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情况,可能导致成绩不理想。
依照题目难度顺序答题,暂无法解答的问题可先搁置,待所有题目完成后回头补做。
2.是否按标准答题
确保孩子是否存在不规范答题现象或明显的低级错误,例如不按要求涂卡、字迹潦草、答案填写错误等。
要求孩子记录不规范答题的方式,并在下面附上正确的答题方式,帮助记忆,避免因此类错误而失去原本不应失去的分数。
3.心态是否平衡
分析孩子在各类考试中,心态是否平衡,例如在英语听力中,是否由于纠结于前面内容而影响到后面内容,数学中是否因为专注于某道难题而忽视了检查,导致丢失原本可以避免的分数。
提醒孩子,切勿被难题影响到答题节奏。
谈心策略
每次评估结束后家长与学生的交谈,应运用恰当的手段。不宜直接切入问题,可以先从日常生活入手,拉近心理距离。
对于性格外向的学子,可直接指出其缺陷;
对于内向性格的学子,则需谨慎处理。
严禁在用餐时段或当着外界人士指责学子,更不能当众“揭短”。
若学子因成绩不佳而情绪低落,应安排适当的时间,选择安静的场所与之边散步边交流,及时给予足够激励,帮助其面对当前困难。许多谈话效果欠佳,往往是家长采取“单向传递”,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环境,充分倾诉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困扰。评估之后的反思旨在查找新问题、发现新起点、追求新目标。
唯有找出不足并持续改善,方可让学子在下阶段学习中做到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