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初中,就认识了一些新名词 ---周考、月考
考试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最能帮助找到缺漏,发现各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知识点缺漏,比如答题速度,比如某部分题型的答题技巧等等。考试紧凑、高效,带来的综合作用,是平时作业无法带来的。可以说越是好的学校,考试越密集。
周考考察的是当周或者单元知识板块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的作用较大,难度也略高一些。
月考一般比周考试卷难度适宜,内容全面,与阶段性学习内容吻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性。月考会对主科进行一个综合排名,所以关注度要更高些。
所以月考,是非常能反映这一学习周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
但是不同的考试作用不同,比如周考,更大的意义就在于查缺补漏,找到知识点漏洞。至于分数如何,倒是次要考虑到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周考,把知识点缺漏及时补上。
而月考呢,考察更综合全面一些,诊断性更强,不仅可以考察知识方面的缺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综合性考试,以及主课综合排名,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排名,给今后的学习以及升学考试制定合理的目标。
月考,要看分数,更要看排名,这个排名,不应该是仅仅是班级,学校年级排名,更重要的对标中考或者高考,自己在全市的综合竞争力。更宏观的看待自己学习的问题。一般来说,初中年级排名,正负50左右的都属于正常波动。
要想提升分数,针对性非常重要。很多孩子报了补习班没有提升就是因为针对性不够,没有对考察范围内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导致了难题不会做,基础的又得不了全分。两头不占。这个现象一定要警惕。
什么是不该丢的分?不该丢的分,应该就是指那些自己可以做对、得分,但是种种原因没能做对、或者没能得全的分。那么这一类比较容易攻克的目标就是自己下阶段的操练重点。而并不是一味地啃难题,啃那些目前还够不着的题。
提升分数,更快的办法是从避免丢分开始,就是说那些低级错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有意识避免的地方。如果每一科都能减少1-3分失分,那么总分就多了10分左右,多了将近10分这个也算是很大的排名提升了。
进入初中,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冲击就是来势汹汹的各种考试和排名,而面对起伏巨大分数和惊人的排名,家长难免心态恐慌焦虑。所以家长也得甄别不同的考试和不同的分数代表什么,分数固然重要,不过一次考试,不要只看绝对的分数数值,要看看这次考察的范围,是不是自己的擅长或者薄弱的板块?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分数背后的空间,以及目前的分数自己的努力程度。
如果家长能全面一点看问题,分析细一点,也就不会为每次分数的波动而感觉遭受暴击了。或者说遭受动荡起伏的情绪体验可能就会减轻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