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冯林财老师的文章《珍贵的师范入学档案》。
原题:珍贵的师范入学档案
档案提供:潘振生
文字作者:冯林财
来源:十四道街公众号
2022年的9月初,正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师弟潘振生发给了我9张图片,看了这9张图片,我一下子惊呆了。这不是普通的图片,这是珍贵的档案啊!这是振生师弟考取“功名”时候的报考档案和试卷材料。
有些纸张已经泛黄,甚至打了卷,字迹也有些模糊,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份资料的价值,乃至无可替代。因为它不仅是振生同学个人珍藏了30多年的宝贵材料,更承载着上世纪80年代,国家、师范学校、村屯以及父母一辈的记忆和骄傲,这是全体师范学子的珍贵遗产。
振生师弟拜托我写几句话,做个引子,通过十四道街将这份材料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校友,大家共同回忆那值得回味的一段宝贵时光。说句心里话,接下这个任务心里比较踌躇,怕辜负了振生师弟的期待,也怕辜负了这份珍藏已久的材料,更怕辜负了那段珍贵的历史。可一动笔就停不下来,因为感情 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师范岁月!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一下子把我带回了上个世纪80年代。抽丝剥茧,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中等师范教育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教育人才,虽然中师俨然成为了历史,但她曾经也“阔过”,她的历史是厚重的,更是值得尊重的。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细节。金榜题名是什么样的体验?虽然我们中师不算大学,但在家乡、在老一辈眼里,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也是十里八村的骄傲!老师会把你当做学弟学妹的榜样!讲到你眼睛会发出骄傲的光;父母会把你当做家族荣光,提到你眼睛会发出得意的光;乡亲邻里会把你当做全屯子的希望,提到你眼睛会发出羡慕的光。大家都会感叹你家的风水咋那么好,祖宗真是积了阴德了!并发出啧啧的称叹。当然也会夸你这孩子真像样,终于不用再步父母后尘,顺着垄沟找豆包了!我们自己也一样,说话的底气都分外足一些。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几代中师生的优秀和无奈。为什么说优秀呢?请看振生师弟的9页纸,其中一张是报考表;一张是档案袋的说明;剩下的7张都是试卷。7张试卷中数学满分100分;物理98分;化学93分;语文90分;英语92分;政治92分;生理卫生96分;没有一科低于90分。罗列这些数字是枯燥的,但它见证了振生师弟的优秀,管中窥豹,从振生师弟的优秀可以推出当时的中师生的生源是多么优秀!如果上了高中,少不了会去共和国的985或211院校走一遭。
(潘振生肇东师范报考表)
(潘振生肇东师范报考表说明事项)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数学)
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行,城乡差别非常大。因为农村户口的先天不足,农民的孩子就业出路很窄。恰此时,国家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开始大规模招收中师生。因为当时去了师范就有助学金!毕业就包分配。上学就能基本上自给自足;毕业就能吃上“供应粮”、端上“铁饭碗”、直接变为国家“干部身份”,那是多么体面的事情啊,更是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寻常百姓家庭梦寐以求的天大的好事!因此我们都是那个年代报考的中师。
再说说这几代中师生的无奈,那是因为考取中师的孩子都是学校里学习比较好、比较优秀的孩子;也是多数在乡镇中学就读的孩子;更是多数家庭条件不太好、供孩子上高中念书有些吃力的家庭的孩子!这几个条件决定了我们这些中师生的无奈。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没能力飞得更高,而是环境和平台决定了我们考中师是当时家庭的最佳选择!我们有翅膀,只是被剪掉了羽毛!
821班吕春竹同学在《乡村教育为什么会衰败?》一文中进行过统计,1982年绥化市的中师录取分数线是370分,省重点绥化一中录取分数线是350分,整整20分的梯度。当时我们肇源县的中师录取线也高于重点高中,我本人也是全县排名第三进的肇东师范。所谓“一类学生上中师,二类学生上高中”。真的是优中选优,“几乎每一名中师生都是当地学生中的学霸,飞机中的战斗机”。尽管我们为毕业于国家“三大名校”之一的肇东师范而骄傲,但很多人都心有不甘。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几代中师生的奋斗和不屈。说句心里话,当时毕业的学生多数是必须哪来哪去的,哪个乡镇考出来的,就要回到哪个乡镇去。当然也有部分优秀的学子,刚一出校门就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给逮住了,中师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那,到哪都是稀罕物。
更多的中师生是在乡村或者城镇的教育事业上干了一辈子!其中许多人随着后期的农村教育改革和撤校并校,而进行了二次奋斗,或者四处漂泊;还有早期迈进企业门槛的,随着企业改革下了岗;进入行政单位的,虽然个顶个是骨干、核心;甚至取得了较高的行政级别。可文凭的原因,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提职、晋升职称,无一不是困扰的因素!成功的背后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和努力。如果有心细的同学看一下许多校友的提职公示,很少提及我们的第一学历!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吗?当然不是,你要是说那个学历,就被扣到盔儿外了!因此,每一位成功的中师生都有自己不屈的灵魂。正是这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才造就了许许多多成功的中师生!他们每个人的奋斗历程都可以写成一部创业史。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语文)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物理)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化学)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那个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年(后期是3年)的师范生活,踏着上课的铃声去班级,选修着自己喜欢的科目,唱着悠扬的歌曲,认真整理着自己的内务!驿动着一颗碧波荡漾的少年之心!青春飞扬的样子好美,那是人生该有的样子!每个人都有着“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气和信心!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母校、老师、同学、你好吗?
简简单单的9页纸,我感受到了母校的培育之恩。对母校的记忆又平添了一层厚度。回想中师的学习和生活,更多感受到的是肇东师范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受用终身的文化教养和行为习惯。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中等师范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舞台,一系列的“关停并转”,加速了中师的消亡。许多中师生找不到曾经的母校,已经成了“没家的孩子”,幸好!我们的母校还在!她培育的学子正在各条战线成为母校的骄傲!这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英语)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政治)
(潘振生师范升学试卷--生理卫生)
简简单单的9页纸,已经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档案。潘振生师弟说,如果有师范展览馆,他很想把这份材料捐出去,让他成为中师的竹简!这就是家国情怀。
兰台翰墨,家国春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我们中师生这个群体只是历史的一瞬,但这一瞬也值得珍视,更应该用各种方式守护住历史的记忆。
有幸,我看到了这9页纸,仿佛看到了打开尘封多年的师范记忆的一把钥匙。现在,振生师弟就把这把钥匙交给大家,愿能开启您情感的闸门。
感谢振生的无私和情怀。(冯林财,写于2022年9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