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数学试卷被集体吐槽,学生自然是抱怨试卷太难,老师也抱怨试卷营养过于丰富,难以消化。
这样的试卷要不要讲评?大家意见不一。一来试卷太难,讲评很耗时;二来期末考试范围已定,眼看着时间来不及,还花时间在一份并不认同的试卷上,值得吗?
一致决定在试卷批改出来前,先上新课,等结果出来再说。
新课期间,一位老师选择复印期中试卷答案,张贴在教室后面。另一位老师选择把答案印出来,每位学生发一份。一人动手,纷纷效仿。答案发给学生,老师尽心了,不讲评也可以了。
我因为论文和新课,无暇思考,暂时搁置。
今天早上有点空闲思考,如果期末考试试卷依然故我,出卷老师继续狂欢呢?
遂决定期中试卷还是认真讲评。我们决定不了试卷,但我们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对待试卷,尽可能收获更多。
首先要讲评的应该是,如何在一份看起来陌生且感觉偏难的试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题,认真完成,拿到基础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高中三年,数学考试试卷没有一次不难的。即便不难,学生也总会有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错误。
曾经讨论过考试前夕复习什么内容,有同事开玩笑说,讲考试卷。我还调侃过,千万别讲,没讲还可以安慰自己,这怪自己没讲,一旦考试题都讲了,连安慰自己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把试卷中该拿的基础分帮学生标出来,把对应的分数加起来,再打个折,估算出每个人应该有的保底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地方下功夫。
然后对平时没有练到相应题型进行讲评,补上缺口。
至于超过现在解题水平的题目,大可以等到到了相应章节,再补充进去,作为例题讲评掉。
我想这样操作下来,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应该是各得其所。
难题不是靠强化训练能够攻下来的,需要时间慢慢去熟悉去磨合,“见面三分情”,见面次数多了,难题就成了常规题,学生就有了进步。
试卷的难度也在提醒我,新授课千万不能就题论题,就知识点练知识点,应该做到以点带面,用新教材的宗旨来说,就是通过一个问题会一类问题。
看到全新题目的时候,平素培养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能力就非常重要了。那是光训练解题技巧解决不了的。
教新教材的乐趣也在于知识自然生成,题目解答方法在教材上都能找到依据,也是自然而然的。刷题训练让数学沦为“读记背”,学生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认真体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让数学重回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体会到动脑筋的乐趣,教师也就能体会到教书的乐趣了。
原本模糊的想法,在码字过程中,逐渐清晰明了起来。我会不会因此变得聪明起来?啊呀呀,好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