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理教你怎么求画
朱存理为成化弘治年间的布衣,此人不乐出仕,但对于收藏、鉴定图书字画充满兴趣,是这个时期苏州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更为难得的是,他所撰《珊瑚木难》一书,记载所见书画,对于画作上的款识、诗文、题跋皆予收录。这是此前的书画著录所没有的情形,对于后世的收藏家与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和沈周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得到四张密实细腻的浙江“衢楮”,也就是衢州生产的“白棉纸”。此纸因纤维结构呈棉絮状而得名,它的原材料是楮树皮、桑麻皮等木质植物的皮纤维,也被称为“皮纸”。朱存理将这四张衢楮裁成了八张,粘成了一个超过四丈的长卷。(今卷正是八张皮纸相接)
成化二十二年(1486)的春天,他带着这个素卷去拜访沈周,说:“这种纸,画家都觉得颇称水墨,特别适合用来画画。我知道你胸中的丘壑是巴蜀的山水,你能否画张画让我卧游其中呢?” 沈周一看纸这么长,马上说自己画不了。朱存理也不说话,只是一边磨墨,一边铺纸,好像没有听到沈周的回答。沈周没办法,只好笑笑画了几笔杂树坡石,大概只有一尺左右,就停了下来,朱存理马上将画卷卷,放到袖子里,走的时候扬言说:“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容易了。”此后朱存理常常来看沈周,来了之后就将没画完的卷子放在几案上。他的身边人怂恿沈周说:“早晨的西山真是有一种爽气啊!”又说:“王献之的《洛神赋》今天只剩下十三行石刻(“洛神赋十三行”原迹为麻笺本,入宋残损,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后又续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称“玉版十三行”),已经是难得的尤物,如果他留下的是全篇,肯定更加触目惊心!”言下之意是,沈周如果画完整卷,传到后世一定是令人惊叹的名作。这话说得雅致而旷达,求画的心意也殷勤而委婉。沈周心下觉得非常有趣,因此虽然面有惮色,但再也不好意思拒绝他了。这张画画画停停,前后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
沈周《为朱存理作山水》(局部)
水墨设色,纸本,手卷,本幅:35 x 131cm
1486年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画这张画的时候沈周60岁,朱存理46岁。30年以后,这张画转到了无锡华氏手里。这时朱存理67岁,还活在世上。此后这张画为安国所得,画的接缝上多处钤有“桂坡安国鉴赏”朱文条印。
文 / 薛龙春
插画 / 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