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察孩子们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常常采用判断题这种形式。这样的题目不仅便于考察孩子们对于一些知识性的概念是否理解有误,还能牵扯出孩子们实际应用中的知识是与哪些相似概念或者知识混淆的,同时一年级孩子会写的字不多,用这种考察方式很恰当。所以从拼音知识起,到后来的课文,这样的题目更深层次地考察了孩子们的学情。
一、拼音类型的判断图。
我们来整理一下这道题的知识点。
(1)、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不管孩子是不是很熟练地背诵下16个整体认读音节,做这道题之前,孩子一定得重新辈一次,以便确认。
(2)、考察9个复韵母。同样孩子们得掰着指头数一数了。
(3)、考察孩子们的拼读基本功。最基本的拼读能力。(不是简单的两拼,而是三拼音节。)
(4)、考察孩子们最基本的拼音知识。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的相拼情况。
(5)、这道题是最大的坑。考察什么是音节。一个完整的音节包括如果是两拼音节:(声母、韵母和音调),如果是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声调。)
答案:(错,对,错,对,错)
一道小小的判断题,已经把拼音知识概了大半,所以当孩子们判断有误时,不要责怪孩子,题的信息量很大,一年级孩子有时真是难以招架。
二、笔画类判断题。
(1)、"山"的笔画孩子们很容易写错,特别是幼儿园不正规的,这是在督促孩子们规范书写的最好方式。
(2)、意在考察孩子们"水"字的写法。尤其最后两笔(撇,捺),有孩子一笔完成。还有第二笔(横撇),有孩子完成两笔。所以这道题考点有两处。如果有一笔数不对,此题就会失分。提醒孩子们规范书写的必要性。
(3)、孩子们经历那么的大坑,此题是压惊题。简单。
(4)、"火"的写法,一直是孩子们的陷阱。第三笔是关键笔画,所以此题抓住了孩子们的写错笔画的关键进行来考察,实在高。
(5)、此题又是一道压惊题,孩子们轻车熟路。
(6)、此题压轴,份量很足。书写规则对于一年级孩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汉字的一般书写规则是,从上到下,先横后竖。此题正好相反。看看孩子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考察的岂知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特殊的如:(水、山、小先中间,后两边)(问、月、闻先外后内)
三、课文内容类。
解析:
(1)、课文《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最后一课,没有全拼的帮助,孩子们读课文有困难,但孩子们都喜欢小蜗牛和它看到的四季风景。
春天,小蜗牛从家里出发,当它爬到小树林时,没有看到妈妈说的发芽的小树,而是看到了树上有碧绿的树叶,地上长着鲜红的草莓。当它把看到的告诉妈妈时,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文中说小蜗牛爬呀爬呀,说明小蜗牛爬了很长时间,爬的很累,可它没有歇息,没有玩耍,可见这道题是错误的。
(2)、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聪明的乌鸦把瓶子旁边的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去,水位升高喝上了水。所以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
(3)、十三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最后一小节: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啦!孩子们喜欢这一课,所以他们更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所以此题难不倒孩子们。但,前提是孩子们能背诵下来,还得有青蛙冬眠的知识相辅助。
(4)、此题乍看不难,孩子们不是背下来就可以判断了吗?no!
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
如果没有真正观察小鸡和小鸭脚掌的形状,再加以区别,孩子们在考场上还真就容易犯糊涂。即使背的滚瓜烂熟,也会怀疑自己背对没有。所以此题也不是那么一会儿就的,学习需要手、脑、眼并用。方能万无一失。
答案:(错、对、错、错)
四、下面这两道判断题孩子们自己做做看。
(1)拼音类的:
(2)课文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