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思维真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这一点从他们的试卷上就能看出来。比如一些题目,虽然做错了,但解题思路之怪异,却是连老师也要佩服的。
但答案毕竟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虽然思路惊人,老师却也只能毫不客气地给上零分。
同事李姐前几天在朋友圈里展示了一张儿子的零分试卷,李姐说这张试卷让她受了很严重的“内伤”,实在想不到儿子居然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
而且还错得很搞笑。但朋友圈下面,很多人却夸赞他的儿子,还有朋友表示他儿子有做段子手的天赋。
不过严格来说,那并不是一张零分试卷,而是只其中的一大道题得了零分。
这是一道看图写话题,图片上是三个小男孩踢足球,然后一个稍大的小女孩过来劝阻,旁边的草地上还竖了一块牌子,写着“爱护草坪”。
按照正常理解,这明显就是小男孩们不应该在这片草坪上踢足球,否则会破坏草坪的生长,而那个稍大的小女孩,则是过来规劝他们的。
可李姐的儿子却编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他写的是姐姐带着三个弟弟去打乒乓球,刚好看到地上竖了一块木板可以当乒乓球拍,于是就拔出来去打乒乓球了。
由标语牌联想到乒乓球板,然后再强行理解成几个孩子要去打乒乓球,李姐儿子的想象力可真不是盖的,就连给了他零分的老师也忍不住评价他“天马行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道题老师给李姐儿子零分当然是没问题的,因为李姐儿子的思路完全偏离了正确答案。
可如果抛开这个,换另一个角度来看,则可以说是想象力丰富,以及思路独特了。
虽然在这道题上,这样的思路和想象力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但在其他题上,却未必如此,所以老师在给零分的同时,却也特意用评语表扬了他。
小学生的思路究竟有多怪?没有最怪只有更怪
曾在网上看到一张图,试卷上是小孩写的一句话:我的妈妈是个不到40岁的中年妇女。
老师把“不到40岁的”圈了出来,然后点评“多余没用”。结果学生回去后这样订正:我的妈妈是个多余没用的中年妇女。
吓得老师赶紧又评:老师不是这个意思,妈妈不会看到吧!按照正常理解,肯定不会把老师写的“多余没用”当成要改的内容。
可有的孩子却不一样,完全不顾文本的意思,直接把老师的评语当成了改正后的答案。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小学生的试卷上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小孩们的思维都很单纯,只要开头想错了,后面就会越错越离谱。
如果是别人家孩子这样,固然是很好的笑料,可如果摊到自家孩子身上,家长恐怕就会哭笑不得了。
理解和接受孩子怪异的解题思路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的怪异解题思路感到愤怒,或者觉得孩子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智商一定很低。
原因上面已经说过,这跟孩子的思路单纯有关,只要开了头,后面就算再不合理,孩子也会硬着头皮按照既有的思路完成下去。
所以家长应该理解和接受孩子拥有这种怪异的思路,这并不表示孩子智商低,甚至可能恰恰相反。
发散性思维对孩子的学习更有帮助
对某一特定习题来说,怪异思路当然会让这道题得零分,但如果放在整个学习上,却又不一定了。
事实上,这恰恰说明孩子具有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模式也很多样化,这样的孩子,越到后期就越容易考出好成绩,因为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发散性思维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不打击孩子的自信
发现孩子犯低级错误后,父母不要上来就批评,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到时候可能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变得不会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让父母对孩子的能力更加低估。
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指出错误,然后采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既不伤他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孩子真正理解题目意思。
解题思路错误是很常见的事,有时候高年级的学生都会犯,就更别提那帮小学生了。
小学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开端,让孩子在小学里保持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一旦自信心被击垮,孩子就再也没有勇气在学习上去拼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