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崩溃了,就因为一张考了93分的数学卷子。
一位母亲在帮孩子分析卷子扣分在哪些方面。
当说到有一道题题目思路错了的时候,这位母亲说了一句“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前也做过,还是熟练度不够,题目做少了”
孩子就生气说道“我每天在学校做那么多练习题,怎么做少了?”
这位母亲紧接着回“这种类型的题之前做过都没错,现在错了就是因为题做的太少了,不熟练啊”
孩子也不甘示弱和母亲争辩,场面一度僵持不下。
这时孩子突然开始崩溃大哭说“老师说这个单元很难,考90分以上已经很棒了”
然而这位母亲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觉得孩子的作业还是太少,平时放学也没有怎么做数学作业。
而据孩子口中所说平时作业妈妈尽量都要求在学校完成。
最后孩子手抹着眼泪自己进房间写作业了。
从这位母亲身上其实反映了大多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她孩子是二年级,总分就是100分,孩子考了93分,相对而言已经比大部分同学都厉害了,特别还是在老师都认可的情况下,然而这位妈妈还是选择一味的苛责,数落孩子,这和从老师那里得来的表扬赞美完全两个极端,会给孩子极大的心理落差。
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感增加,不自信,明明很多时候都做的够好了,但还是得不到亲密之人的肯定,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表现心理,讨好型人格。会不敢相信别人的肯定,也会觉得自己配不上给予的荣耀。即使自己做的够多了,还是会逼迫自己做下去,给一个才二年级的孩子灌输这种极致打压的思想真的合适吗?
真的有把孩子当做一个鲜活的,有思想有活力的人来看吗,还是只把孩子当做个写作业的机器。
人这一辈子的行为习惯,很多时候就是从小时候延续过来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个人的品性和人格。
所以从小就受父辈的打压思想,家庭环境无疑是令人窒息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先以还不够努力这句话来搪塞的话,孩子长大到社会也会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也会不够客观,可能做得好的,却被自己“谦虚”的说成还不够。大大方方的自信,做得好承认,做不好鼓励一下,找找原因,这样不好吗?
最后,我建议广大家长们,孩子的需求很重要, 小时候不把孩子当“人”,那孩子长大了,就很难做人,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要做到言传身教。当与孩子的关系出现矛盾的时候,也请找找自身的原因,或许是施加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只是想喘口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