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中考试卷有关日本的题目(台湾中考题目及答案)

中考试卷有关日本的题目(台湾中考题目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29 02:23: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1~19小题每题2分,20~23小题每题3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交付礼兵手中。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场景

①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尊严

②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力量

③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④激发起我们强烈的文化优越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面这组图片适合用于

①尊重他人教育 ②诚实守信教育

③遵守规则教育 ④热爱劳动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以创新成果助力广大农民致富;“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致力研究脊髓灰质炎防控,守护几代国人健康成长;植物学家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16 年跋涉于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采集了数千万颗种子。这些科技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

①自己的生命价值

②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③平等的人类理想

④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4.随着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比如,网红明星偷逃税、“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流量造假等。有人主张,治理这些乱象,需要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律制度做出调整和完善。这一主张包含的思想观念是

A.尊重人权 B.制约权力

C.网络无限 D.崇尚法治

5.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法律解释制度。其目的是

A.丰富宪法内容

B.惩治违法犯罪

C.保证宪法实施

D.实行依法行政

6.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职责。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是

A.审理涉黑涉恶犯罪案件

B.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C.严惩危害生物安全犯罪

D.审议通过反外国制裁法

7.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这一现象“好”在

A.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B.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C.缓解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D.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8.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智慧。下列传统文化与现代智慧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传统文化

现代智慧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权利义务相统一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建设生态文明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走和平发展道路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勇于开拓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回答9~10题。

9.在超市,消费者仔细挑选来自世界各国的生鲜海产品;在工厂,中国企业生产的家用电器销往全球各地:在产业园区,一个个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这一幕幕景象的出现得益于

①我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

②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③国家间发展差距在缩小

④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中国累计批准实施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严格履行条约义务;中国在绿色经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全球80多个国家受益。这些事实最适宜说明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B.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C.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D.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1.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12.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3.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爱国情感

14.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右侧年画应张贴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増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16.右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17.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A.500周年 B.503周年 C.530周年 D.535周年

18.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说付诸实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A.法国大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19.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2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力量和国力的增强,它的对外政策思想也发生变化。它把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视为其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引起了亚洲邻国对它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它”指的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这说明联合国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B.避免了局部战争的发生

C.助推了两极格局的结束

D.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是一个个有着壮族、汉族、毛南族、苗族等1I个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到如今不同民族间真正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其乐融融。回答22~23题。

22.当初,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苗族同胞不会种稻谷、甘蔗,其他民族踊跃相助,手把手地教。后来,苗族同胞将砂糖桔产业发展起来后,也回过头来帮助其他民族脱贫致富。我们从中体会到陈双村的各民族

①生活上同步富裕

②经济上互帮互助

③情感上相互亲近

④风情上基本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村里都举行民族民俗展演活动,苗族的“芦笙踩堂舞”、毛南族的“傩戏舞”、壮族的“罗嗨山歌””在这里竞相表演。举办民族民俗展演

①解决了民族间语言不通的问题

②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28题30分,共70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围绕“保护英烈”这一话题,小涛、大海、小蕊先后发言,表达了看法。

小涛:设立烈士纪念日,通过英雄烈士保保护法,制定民法典,修改刑法……短短几年间,英雄烈士保护立法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脚步之快令我感叹。依法保护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定能使国家正气昭彰、民心凝聚。

(1)小涛的发言表明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什么作用?(3分)

大海:保护英烈,司法亮剑。202I年以来,人民法院审结多起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犯罪案件,让侮辱英雄烈士的人受到了法律惩处。这让我深切感受到法治是维护正义的利剑。

(2)结合大海的发言,简要说明法治维护正义。(3分)

小蕊:“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共和国大厦的坚实基座是千万英烈用生命夯成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无数英魂用信仰铸就的。英烈的牺牲和贡献,总能穿越时空,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

(3)小蕊的发言给你什么启示?(3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1年7月,团中央启动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该活动将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现和解决身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关心社会,针对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本次活动全国共有11.1万名青少年报名参加。

(1)青少年参与模拟政协提案活动能够加深对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2分)加深这一理解能够增强我们哪一方面自信?(1分)

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部分“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

关于聚焦红色精神传播的提案

关于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

关于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提案

(2)归纳指出上述“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聚焦了我国发展中哪两个方面的问题。(2分)

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参加模拟政协提案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首先在“粮食节约”“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然后在该方面中确定一个自己关注的具体问题,作为模拟政协提案要解决的问题。

(3)假如你参加该活动,请按要求写出你关注的具体问题。(2分)简要说明你关注该问题的理由。(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史实都首先发生在哪一国家。(2分)

(2)材料表明西方国家在17世纪到19世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有哪些?(3分)

(3)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学习借鉴了上述成果,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方案各是什么。(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 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弹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2分)其杀伤力如何?(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4分)

(3)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4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30分)

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在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月23日至6月1l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755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 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一中“ ”处是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将此目标内容补充完整。(2分)并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4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上述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6分)

材料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据材料二中图1、图2信息,概括指出我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取得的成就。(6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一直梦想实现小康。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2021年7月1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5)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实现小康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分)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作用。(2分)

(6)学史明理。综合以上探究内容,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写出两条。(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