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年的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都会担心一件事情:孩子的卷子会不会被误判?高考真的万无一失吗?
我给的回答是:高考出现误判的几率是特别小的,而那些出现误判情况的,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的书写问题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还会担心,那么我们就先要了解高考到底是怎么阅卷的,而这些阅卷方式又怎么防止误判的出现。
高考阅卷,首先做的是挑选老师。挑老师,当然不是随随便便挑,而是将省内最权威的一批老师选出来,然后精中选精,选出最适合阅卷的老师,进行阅卷
在选拔出老师之后,是要对老师进行培训。(这个步骤,是必须的,无论你已经参加了多少次阅卷,你都不能躲开)这个培训,使得老师们具有了初步的高考阅卷能力
一次的培训当然不会让你适应,那么接下来就会给你一段时间去适应。
在最开始的几天,你的阅卷量不会很大(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当你慢慢适应之后,你的任务量也会变大,这样给人一个缓冲时间,也有利于老师们进入状态。
高考,每一个老师都只阅一道题。这听起来似乎很离谱,但是这就是高考的流程。你只要在你的电脑面前,对着一道题,一次次地看就好了,而这样,也能最大限度保证阅卷的准确率。
阅卷当然不会是一道保障,阅卷的第二道保障就是双人阅卷。
也就是说,你的每一道题目,都会有两个老师来阅卷。我们以数学语文为例:二者的选择题都是机器阅卷,如果错误,只能是你自己答题卡填涂不规范,所以客观题的错误率为0%;而主观题,数学的允许误差是0分,也就是说,你的这一题的答案由两个人同时阅卷,而两个人的分数必须相同,这个分数才有效,语文的分差会大一点,但是也不会差很多,如果在允许误差内,取平均值,小数点四舍五入进行判分(因为分差一般都在一分,所以这就意味着一般都是取较高的分数。这是对考生很友好的政策)
有人会发出疑问,假如在误差之外呢?这就提到了第三道保障,第三方裁决。
这时候,会被第三方阅卷,这个阅卷老师会被提示第三次阅卷,所以这个老师一般都会很认真,也就是说误判的可能性已经无限趋近于0%了。然后与之前的两位进行比较,并且把这道答案提交到更高一级的教师,这时候会对答案进行仲裁,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
高考对每一个人都是大事,所以每一道保障,都是对考生的负责,考生与家长完全可以把心安在肚子里。
阅卷答案,其实很难有固定的解释,尤其是语文这类文科科目,很多有道理的答案,不在公布的答案中,那么会怎么阅卷呢?会不会让孩子莫名其妙地丢分呢?
不会!阅卷答案是在不断完善的。
当阅卷组拿到考卷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试卷进行取样分析。例如语文,会取样很多份,进行预“阅卷”。这一次的阅卷,不是真正的打分,而是检查参考答案的漏洞,将这些案例中的正确答案收录到阅卷标准中。
这样的预“阅卷”,给了考生一个机会,让那些本能得分的点,也可以获得应有的分数。
这其实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是对所有人的一种负责。
高考因为阅卷的量大,所以阅卷必须很严格,有很准确的得分点。
以数学为例:数学的得分点,其实就是你的重要步骤。老师会先看你的答案,如果答案正确,那么得分点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老师会在匆匆一眼之后,给你一个满分;但是如果你的答案错误,那么你的步骤就会很关键,老师从后往前看,看到你的哪一步是正确的,他会把之前的分数给你,而假如没有关键步骤,你很可能一分都得不到,就算你思路完全正确。
所以,规范答题,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这对你以后的高考很重要。
这个问题,在了解了阅卷流程之后的你,其实很容易就猜到了:字迹、卷面不好的人。
字迹卷面,影响了老师对你答案的阅读与理解,这必然会导致老师在阅卷时漏过得分点,当两个老师都漏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是你的卷面导致了阅卷失误,这就是隐藏的卷面分
很差的卷面,会减分很多
所以,练字一直时老师在强调的东西,认真练字,不是为了老师看到多给你加两分,而是为了你不被无缘无故地扣分!
高考其实并不神秘,而高考阅卷也不是那么草率
高考阅卷的公平公正,值得我们相信,也值得我们安心。
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