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状元试卷结尾有名的(状元试卷是写好之后誊抄的么)

状元试卷结尾有名的(状元试卷是写好之后誊抄的么)

更新时间:2024-07-26 23:09:46

在我国古代,统治阶层为了选拔人才和避免读书人有时间犯上作乱,便想出了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给予他们一个当官的机会。这样一来,读书人就都纷纷开始忙于埋头苦读,不仅让统治阶级达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也让众多读书人对生活和前途有了个盼头。

本文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就跟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场科举考试有关。此次成为状元的人名叫骆成骧,是个文采了得且学识渊博之人。只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时参加殿试的人都写出了长篇大论却未得到光绪帝赏识。偏骆成骧写了八个大字,就立即当选为状元,以下便是个人观点。

一、有关骆成骧的早年经历。

骆成骧的祖籍原本为云南省,而且他的本姓也并非是骆,而是李。之所以后来会改姓骆,是因为他的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将他过继给了一对姓骆的夫妻。当时,骆成骧的母亲已经逝世,其父李某因不善理家而让骆成骧跟他一起过上了非常艰难的生活。

后来为了改变这种境况,也为了能给予骆成骧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其生父便将他过继给了正巧来云南做生意的那对姓骆的夫妻。而姓骆的那对夫妻本就膝下无子,见骆成骧乖巧伶俐的很,便跟骆成骧的父亲达成了过继协议。之后,骆成骧的养父母为他聘请来老师对他的学习进行指导。而骆成骧也很争气,一路考试都顺利通关。

二、参加殿试时所处的历史背景。

因为骆成骧的成绩一直都很优异,所以他顺利得到了参加殿试的机会。在跟大家介绍他殿试经过之前,我们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参加殿试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当时正处于光绪皇帝在位期间,且我国已经遭到了列强们的侵犯。

虽然慈禧太后已经答应结束垂帘听政,但是她却并未给予光绪帝充分的实权。这样一来,一心想着富国强民的光绪帝就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殿试来选择出既有真才实学又只忠于他一个人的人才来。

三、参加殿试时的具体情况。

在上述历史背景条件下,光绪帝在坐镇殿试的时候,给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出的题就跟考生们平时读烂了的书本知识没有多大关系,反倒成了时政策论。结果,大部分的考生看到考题后,都蒙圈了。虽然他们最后都硬着头皮写出了长篇大论来,但是由于内容都过于华而不实,所以均为得到光绪帝的青睐。

唯独骆成骧一人,在这场考试中凭借文末所写的八个大字,成功得到了光绪帝的青睐。不但被封为了状元,而且还得到了光绪帝的重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骆成骧看到考题和光绪帝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来,便深知光绪帝的用意。他本就不是个只知道埋头读书的书呆子,自然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时局掌握的非常清楚。再加上他早就想为国出力,甚至对慈禧太后把持朝政之事颇感不满。

于是,在按照要求写出了一篇文章后,他又重点在文末写下八个大字,即“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结果光绪帝在审阅到他所写的那篇文章后,就立即被这八个大字吸引了。光绪帝认定骆成骧是个懂得体恤他这个皇帝的人才,所以才愣是将他定为了状元。

四、状元及第后的所作所为。

别人当了状元后,都只知道显摆和在皇帝所给的官位上作威作福。但是骆成骧跟别人完全相反,他不但勤于工作,而且还非常清廉。即便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担任要职,他也照样未改变初心,不仅一直在为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努力。

而且还保持着不贪不占百姓财物的为官风格。正因为如此,在他逝世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百姓纷纷出来为他送行。场面一度壮观到令人不敢相信,可见骆成骧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那个集战乱与屈辱于一身的中国的糟糕状态中,骆成骧能够做到不损人以利己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偏他还非常爱国和爱民,甚至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放着明显能通过搜刮民脂民膏的方式,来获得足够好的生活条件的机会不去利用。宁可过得一穷二白的生活,也不肯去干贪赃枉法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到钦佩。倘若当时清朝的官员都能像他一样,那估计列强根本就没有机会在我国的地盘上搞出事情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资料:《神童诗》、《唐会要·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