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试卷题目太难了学霸考94分怎么办(学霸试卷能做80分是什么水平)

试卷题目太难了学霸考94分怎么办(学霸试卷能做80分是什么水平)

更新时间:2024-07-26 22:35:24

为什么补课越多,提分越难?

我发现很多家长,喜欢一次性给孩子报多个补习班。

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在同一个学期里,给孩子报了6个补习班,作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其中英语是同时报了2个不同的班,一个搞刷题应试的,一个教背单词的。

孩子的周末,等于没有周末。

这样的安排,孩子几乎是提不了什么分的,最多是一科的分数提上去了,就会有另一科的分数掉下来,折腾来折腾去,总分没有什么突破,反而还会不进反退。

为什么给孩子报班补课越多,越难提分呢?

因为孩子的定位很迷茫,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有限,学习效率又偏低,根本不知道该在哪里优先发力。

口渴得要命了,自己一个人同时要挖6口井,半天都看不到水迹,能不难受吗?

我见过提分很迅速的,都是先聚焦一个细分科目定位的。

我之前辅导过一位初三的学生,英语只能考到70~80分,先集中背单词,1个月英语就涨了超过20分。

还有一位初一的女生,选择优先突破的科目是小四门中的历史,段考前一个星期,通过整理结构化笔记,从以前只能考到70分左右,一举突破到94分。

这些学生快速实现了单科突破之后,信心大增,然后就能把单科提分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其他科目上,实现总分的持续提升。

像《决胜中考高分攻略》中所教的,也是倡导学生先单科提分,后全科提分的战略,有些学生掌握了里面的方法之后,一下子干到了全班总分前3,个别厉害的还干到了年级第一。

记住,要想孩子提分快,第一原则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揭秘物理科目1个月从42分暴涨到97分的打法

初中物理这门科目,从初二才开始上,好多人都说,物理是开头容易,越学到后面,坑越多。

我之前辅导过的一位学生,也掉进过这样的坑。

初二下学期的开学考,物理成绩一出来,他整个人都懵了,才42分!

这才初二的内容呢,到初三的时候,难度更大,分数岂不是可能会更低?

家长找到我,咨询如何给孩子提分。

我给家长和孩子打了20分钟的电话,主要指导了两点:

1. 遵循单点突破原则

我们都知道,钉子头越尖,就越容易打进墙里。

学习也一样,越聚焦,就越容易提分。

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我建议家长帮孩子申请减免一部分太难的作业,让孩子每天专注于用精读课本的方式来预习,然后上课的时候就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大幅度提高听课理解的效果。

2. 快速画知识结构图

面对复杂的东西时,大脑更喜欢有结构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建议孩子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解,边快速把课本上的和老师补充讲的核心知识点,画成知识结构图,然后讲一遍给同桌听。

听别人讲一遍的知识,和自己讲一遍的知识,通常是自己讲过的印象更深刻。

行军打仗,并不是兵强马壮就一定能稳赢。

在高明的战略战术指引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同样的,孩子成绩不好,与其让他不断延长时间来“苦学”,不如通过采用高效策略来“智学”,花更少时间,也能拿更好成绩。

1个月后,家长报喜,孩子在最新的物理单元测验中,拿到了97分的好成绩!

你是不是还在愁给孩子找不到好的补习班?

有位初二的小姑娘,暑假没报补习班,自己在家自学,开学就一跃成为了班里的学习标兵了。

你是不是以为她一定是那种从小到大就非常自律的学霸?

不是的,刚上初一的时候,她妈妈也没少为这孩子的学习而头疼!

上课走神、作业拖拉、考试成绩忽上忽下极不稳定,妈妈也找了不少补习班,但都是治标不治本。

后面还连治标都没有了,上补习班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走神和拖拉而已。

那这孩子是怎么转变的呢?

靠的就是《吃透课本提分》中的策略。

孩子上课走神,听不进课,一经诊断分析,就是因为没预习,带着个“空脑袋”去上课,难怪理解不了老师讲的东西。

学校老师叫预习,家长也叫预习,但具体怎么预习,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最多就是叫孩子把课本看一下。

《吃透课本提分》课程里面,有一个方法叫“全文精读课本”,明确说明了高效预习的步骤和标准,孩子一看就明白怎么操作,家长看了也知道如何配合督促和鼓励孩子。

孩子采取了先单科突破的打法,暑假每天花20分钟,先朗读一个小节的数学课本,然后运用课程里教的方法,把课本里的核心知识点提炼出来,画成知识结构图,并讲一遍给家长听。

方法步骤清晰,方便操作,再加上家长的及时鼓励,孩子就很容易坚持下去。

开学的摸底考,孩子的数学一下子就考到了109分(满分120),首次进入全班前5,极大提振了她的学习自信。

老师也对这匹黑马刮目相看,时不时对孩子表达了积极的关切,一来二去,又进一步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掐着指头想了想,这孩子今年会不会文曲星附体,在学习上开始转大运呢?

双减之前,到处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教材讲的一滴水,

考试考了黄河水;

教材讲了一粒沙,

考试考了撒哈拉;

书本教你捏面团,

作业请你做包子,

考试让你讲解一下满汉全席······

教学与考试脱节得太厉害了,所以家长焦虑呀,到处报班补课呀,催着孩子拼命刷题呀,指望着能以量取胜,勤能补拙呀······

结果就是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喜欢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成绩也不见得能提上去,至少不会很稳定。

双减之后,中考也跟着改革了,考题变容易了,更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去年就已经发通知,要求2022~2024年全国逐步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所以,为了照顾到各个地市的教育水平,中考题必然不可能出得很难。

通知规定,中考不得超标命题,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

不仅如此,中考试题的结构也跟着有了重大变化,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这给了家长们什么提示呢?

就是要告诉你,别卷了,让孩子盲目拼命刷题不是一条好出路。

所以呀,家长不要那么焦虑了,不要逼着孩子超前学习了,不要盲目跟风,以为非得给孩子报个校外奥数班什么的,才能在中考中拿高分……

你看,政策文件都已经明确告诉你大方向了,要想在未来的中考中胜出,不如老老实实回归课本,吃透课本,先把知识基础搞好,然后提升一下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提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