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小学美术专用试卷

小学美术专用试卷

更新时间:2025-04-06 02:52:34

小学美术考前模拟卷(二)

一、单选题(共 50 题,共 50 分)

1.董其昌赞誉:“国朝画史以( )为大家,此学燕文贵,淡荡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为奇绝”。

A.沈周

B.戴文进

C.吴伟

D.徐渭

2.“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是冯骥才在面对()岩画前,内心有感而题下的字。

A.昆仑山

B.左江

C.阴山

D.贺兰山

3.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绘画理论进行精详的阐述,并提出“自然”、“神”、“妙”、( )“谨细”这五个标准。

A.巧

B.能

C.奇

D.逸

4.开始使用“滴画法”,取消画架,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并将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凭直觉和经验作画,属于()形式。

A.表现主义

B.抽象表现主义

C.波普艺术

D.达达主义

5.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其作品()被誉为“技术之巅,融合了版画的各种多样性”。

A.《犹太新娘》

B.《百盾版画》

C.《浪子回头》

D.《达娜厄》

6.庞贝城的壁画让人们看到一个世俗、享乐的罗马,因此城中的壁画成为古罗马文明最鲜活的注脚,以下()属于庞贝壁画的代表之作。

A.《花神芙罗拉》

B.《哀悼基督》

C.《拉奥孔》

D.《三个乐女》

7.2022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

A.马踏飞燕

B.长信宫灯

C.击鼓说唱俑

D.莲鹤方壶

8.艺术欣赏的()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A.审美直觉

B.审美期待

C.审美效应

D.情感

9.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青藤”是徐渭的号,“缶老”指的是吴昌硕,而“雪个”则是()。2

A.髡残

B.朱耷

C.石涛

D.弘仁

10.“五色”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考工记》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 )谓之赤”。

A.西方

B.南方

C.东方

D.北方

11.( )又叫“落款”,表明了作者的著作权和所有权。

A.穷款

B.单款

C.写款

D.夹画款

12.“上尖下圆瓜子点,勾切半圆捺弯腰”是()美术字的特点。

A.黑体

B.宋体

C.变体

D.楷体

13.享有“江南第一祠”美誉的是()。

A.诚敬堂

B.承志堂

C.永慕堂

D.八房祠堂

14.()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A.肩峰

B.脊柱

C.肩胛骨

D.尺骨

15.版画是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腐蚀法、干刻法、飞尘法。

A.平版画

B.凹版画

C.凸版画

D.孔版画

16.()集美感、亲切感、神秘感于一身,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旷世杰作《蒙娜丽莎》相媲美。

A.《倒牛奶的女仆》

B.《窗前读信的少女》

C.《维纳斯的诞生》

D.《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7.目前发现最主要的爱琴文明早期建筑,()是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

A.卢克索神庙

B.米诺斯宫

C.狮子之门

D.辛姆贝勒神庙

18.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强调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的是()。

A.美术表现

B.图像识读

C.审美判断

D.文化理解

19.( )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共同“话题”。

A.教学目标

B.教学活动

C.教案

D.美术教科书

20.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是()。

A.教学对象

B.教学准备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21.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体现机械冷峻的风格,“化繁为简格子大师”的是()。

A.蒙克

B.康定斯基

C.蒙德里安

D.里特维特

22.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为对称式与均衡式,下列属于均衡式的是()。

A.旋转式

B.放射式

C.渐变式

D.金字塔式

23.立体构成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的组合方式,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装饰的浮雕、壁挂艺术品属于()构成。

A.半立体

B.线立体

C.面立体

D.块立体

24.平面构成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为( )。

A.负形象

B.正形象

C.骨骼

D.基本形

25.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凝固的,却蕴涵着人文思想。()是法国最大的教堂,曾数次经历破坏而浴火重生。

A.巴黎圣母院

B.亚眠大教堂

C.米兰大教堂

D.夏特尔教堂

26.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体验中国民间彩塑传统与创作观,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

A.美术表现

B.审美判断

C.文化理解

D.创意实践

27.()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A.蓬莱阁

B.黄鹤楼

C.滕王阁

D.岳阳楼

28.被称为“超现实主义先驱”的基里科,以互不相干的事物,营造了介于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梦幻场景。代表作()就是艺术观的典型反映。

A.《爱之歌》

B.《加莱义民》

C.《马赛曲》

D.《地狱之门》

29.梁启超称()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恪、不朽价值的第一人。”

A.陈半丁

B.陈师曾

C.齐白石

D.傅抱石

30.“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形容()之美。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景德镇青花瓷

D.钧瓷

31.“舞者把我的心,缝进一个粉红缎子包,有些褪色的粉红缎子,就像他们的舞鞋”描绘了( )的画面人物。

A.马奈

B.莫奈

C.梵高

D.德加

32.扬·凡·艾克的()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是西方第一件摆脱宗教色彩的肖像画。

A.《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B.《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4

C.《自画像》

D.《戴红头巾的男子》

33.颜料根据使用特性分为透明颜料与不透明颜料,其中属于透明颜料的是()。

①深红、翠绿

②白色、粉绿

③翠绿、土黄

④普蓝、深红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4.( )是人体节点之间的虚拟连线、左右肩之间的连线和臀部的左右连线。

A.动态线

B.转折线

C.动向线

D.重心线

35.书籍装帧形式多样化,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特点是一反一正的翻阅,方便观看,属于( )。

A.经折装

B.旋风装

C.蝴蝶装

D.梵夹装

36.()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叙事和表意的基础。

A.光圈

B.焦距

C.景深

D.镜头

37.印纽是古代玺印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形制分为鼻钮、瓦钮、()。

A.狮纽

B.龙钮

C.龟钮

D.兽钮

38.在透视学中,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越远越偏色重,被称为()。

A.色彩透视法

B.空气透视法

C.纵透视

D.斜透视

39.()的形成是色相、明度、纯度、色性与色块面积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A.色阶

B.色调

C.色相

D.色性

40.在美术的三大社会功能中,()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A.审美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组织功能

41.有“东方的古罗马城堡”之称的是( )。

A.蒙古包

B.赣南围屋

C.福建土楼

D.皖南民居

42.古彩又称“五彩”、“硬彩”,其色彩层次较少且颜色透明,装饰效果浓艳热烈,盛于( )。

A.元代

B.康熙

C.明代

D.雍正

43.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扎、糊、绘、放。其中“绘”包括:色、()、描、染、修。

A.画

B.底

C.绘

D.涂

44.在京剧脸谱中一般用来表示勇猛、莽撞、暴躁的人物颜色是()。

A.黄色

B.黑色

C.白色

D.绿色

45.()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闻名海内外。

A.汝窑

B.景德镇

C.官窑

D.耀州窑

46.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嵩阳书院与( ),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A.鹅湖书院

B.石鼓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丽正书院

47.()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首次引入了灭点。

A.波提切利

B.达芬奇

C.马萨乔

D.乔托

48.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的屋顶样式是()。

A.悬山顶

B.攒尖顶

C.重檐歇山顶

D.重檐庑殿顶

49.江西画派展现了一派平淡天真、岚气清润的景象,其代表画家是()。

A.朱耷

B.吴昌硕

C.罗牧

D.黄庭坚

50.在色彩属性中,一般情况下把明度低于 3°的颜色称为(),明度高于 7°的是(),3°和 7°之间的称为()。

A.暗色,明色,中明色

B.无彩色,有彩色,中明色

C.单色,复色,间色

D.五彩色,有彩色,间色

二、简答题(共 2 题,共 10 分)

1.简述“江西画派”的艺术风格及代表画家。



2.美术课程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师在授课中应如何展开教学?

三、论述题(共 1 题,共 10 分)

请以《早春图》、《并木林道》为例,从中西绘画差异的角度阐述作品。

四、案例分析(共 1 小题 10 分)

以下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重复的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镜头,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镜头一】

王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听一段踢踏舞音乐,提问学生:重复的美怎么体现的?学生体验韵律美和节奏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同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重复的旋律和节奏,由此引出课题《重复的美》。

【镜头二】

王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提出作业要求,同时教师提示:设计的图案要简洁大方,基本形不宜太过复杂。在巡视时引导学生要有所创新,创作要精细工整,图案要简洁大方。

此环节王教师着重强调学生注意设计图案的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镜头三】

孙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提出作业要求,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制作后结束了课堂练习。

【问题】

(1)本课属于什么学习领域?请参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分析镜头一的导入环节。

(2)镜头二、三中两位老师谁做的更好一些,请结合相关理念进行阐述。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共 20 分)

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墨画(一)》在教材中属于“美的体验”这一版块,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了葫芦图、竹石图等中国画作品和执笔的图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国水墨画作品,了解用笔的轻重缓急的线条特点,掌握执笔方法和中锋、侧锋、逆锋的用笔方法,体验笔与墨的变化效果,临摹一幅名家作品。

请你写一份本课教学设计,要求一课时。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