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誉为高考命题风向标的海淀一模考试结束了,传统的文综、理综综合性科目变成了单科考核,地理、化学、物理、历史、生物、政治六科试卷释放“双增长”趋势——题量增多,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比例增加。
地理:口罩生产入考题
海淀一模地理试题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涉及地球运动、大气受热、地貌成因、天气现象、河流水文特征,整体性,灾害等重要的自然地理模块和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等,其中区位的考查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多方面。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地理教研组长老师张习志认为,本次试题突出了对情境信息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试题考查的知识并不难,拉开考生层次的是对情境信息的解读能力、原理结合现象的能力、知识整合区域的能力。
本次试题联系时事,比如当前的疫情涉及到口罩的生产问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比如沙漠蝗灾等纷纷入考题。张习志说,综合题中,每个题都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是要想得到满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而拉开了区分度。
化学:题量明显增长 试题区分度明显
今年海淀一模试卷难度适中,较西城一模难度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学生复习指引了方向。精华学校鼎级班高中部化学教研组长周国云介绍,与2019年高考相比,化学作为单科考查,题型由7 4变为14 5,题量上明显增加,时长变为90分钟。有机推断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第一道大题改为第四道大题。
试卷题型上变化不大,基本延续北京市统考的14个选择,5个主观题的方式。有机题的顺序发生调整,改为第四道大题。选择题,紧紧联系实际国情,涉及垃圾分类。大题16题主要以电化学为主进行原电池电解池的知识点为主,考查电池的构造过程。
物理:实验题考查增加
本次海淀高三一模物理试题与3月份的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在试卷结构上类似。2019年高考物理采用的是理科综合的模式,本次海淀高三一模物理单独成卷,卷面14道单选题,2道实验题,4道计算题,共计20题,满分为100分。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物理教研组长杜庆才介绍,较往年高考,本次测试难度略有增加,试卷后部分的信息题以及选择题材料难度略有提升,需要考生多关注与留意。同时,本次考试的实验题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都有所出现,这一点与3月份的高考适应性测试保持一致,这说明今年高考实验题的考查力度会有所加大,所以,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继续强化了物理实验的基础性。
历史:增加新题型
海淀一模历史试卷有15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5道非选择题,8问,每问分值不等,共计55分。试题整体关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及世界史的均衡考查,延续中国史考查重于世界史的考查的特点,与2020年北京市适应性测试题的结构相同。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历史教研组长张士宇介绍, 在新设问方面,试卷指向表现比较平实清晰,同时,新题型有相应提示语,注重思维力度。如第19题,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张士宇表示,本次历史试题依旧关注学生基本史实、主干知识、阶段特征记忆与理解,但注重学生在通史体例下,某一历史阶段下中外历史贯通的综合性考查。如第18题(2)考查清末媒体为什么要关注“十八世纪” 。
生物:试题情境多样
关于此次海淀高三一模试卷结构和试卷分值的变化,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生物教研组长潘光认为本次测试延续了2020年3月份北京适应性测试卷的结构与分值,与2019高考北京卷相比变化很大,题目数量和总分值均有增加,非选择题分值占比增大。
关于此次测试出现的新题型与新设问,潘光提到,本次测试题型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中有填空、不定项选择、绘图、阅读等,设问形式多样且全面,例如:20题(4)限30字内的一句话反驳观点,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20题(2)绘制中心法则图,通过对教材中示意图的考查,引导考生回归教材,重视学科基础;19题(2)①研究问题的确定,对实验探究的考察更为全面。他说:“测试信息、思维与表达的的量大、复杂程度均较高,整体看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非选题。”
政治:强调关注社会
海淀一模政治试题考试时长为90分钟,试卷结构为15个单项选择题,45分;主观题8问,55分,虽然难度合理但是题目设问偏多,要求学生保证答题速度。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政治教研组长张永明认为,“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以致用”是本次试题的另一大命题特征,试题紧扣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例如,18、20(1)题等,以姑苏文化的“戏里戏外”和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内涵话题的探讨等体现了生活的丰富性、层次性,引导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