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以前的高考题试卷在哪里找

以前的高考题试卷在哪里找

更新时间:2025-03-15 00:28:50

试题共有三项,一是作文《难忘的一天》,要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个人经历。

二是解释词语,两个单词,三个成语。

三是,《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故事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汉语。

而且规定理科生只考作文。

有网友说:如果满分是100分,现在随便找一个语文比较好的初中生也能考个90分以上,就是偏理科的学生,考个80分以上也不成问题。

但是,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和那个年代的学子们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另一个角度不难发现,经过“十年浩劫”文化早已断层,而学业也早已荒废的不成样子,。很多知青甚至几年都不动一下笔,经常用的反而是那把磨的铮亮的铁锹。农村艰苦的生活让他们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凭着自己仅存的一点兴趣或者爱好还在那里看书学习。

也正是这一部分人和那些早年有些基础,后来经过恶补成功,洗掉脚上的泥巴,走进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后来也成为了领导和建设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

试题出的如此简单,也足以说明国家太需要人才了,或者说太需要学习型的人才了。因为这几个题并不能证明出一个人的真实学识,但是在那个“造反有理”,“老师上批斗台”,无人学习的荒诞年代,你只要曾经认真的学习过,或者一直没有停下自习的脚步,这几个题做起来还是相对轻松一点的。

下面是上海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和山东卷大同小异,难度也没什么区别。

即便就是这几道题,当年570万的考生录取人数仅为区区的27万,录取率高4.7%,录取比例为29:1。而且本届考生的年龄跨度相当的大,从13岁直至30多岁,13岁哎!估计小学都不一定毕业,竟然也能参加高考,那真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

当然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考生的成绩都是要入档案的,万一出的题太难,都考那么点分,考生面子上不好看,国家面子上也挂不住。

这是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入学考试国文题。试问当下,那些高中重点班的文科生能考几何?两相比较,文化的断层实在太可怕了。

至今网上还有很多人怀念那个年代,一群文盲加造反派,怀念他什么?怀念他吃不饱穿不暖?怀念他都吃不饱穿不暖暖的公平?你看当年村里的保管吃不饱?大队干部穿不暖?也许在大部分人眼里的那个苦难年代,对于少部分人来说,却是他们的春天,感受都是自己的,不能强求。由他去吧!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无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