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与搜寻过程
2025年2月16日下午4时许,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一名6岁男童马子铭在家门口玩耍时失踪。家属报警后,发动亲友及村民对周边三公里范围展开地毯式搜寻,包括山林、水源和废弃房屋,但未发现踪迹。
2月18日,即失踪两天后,警方在马子铭的远亲“大奶奶”家中发现其遗体。令人震惊的是,该亲属曾参与搜寻行动,并表现出“正常”情绪。
凶手身份
凶手为男童的远亲(称呼为“大奶奶”),案发后已向警方自首。家属透露,遗体被发现于凶手家中的阳台。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体作案动机,但网友猜测可能与家庭矛盾或心理问题有关。
有网友评论大奶奶杀小男孩只有一种可能,嫉妒心作怪、老一辈都非常看重孙子,或者是某一方没有孙子,又或者是某一方在另一方疯狂炫耀!
也有网友表示自首的不一定真凶,也可能帮子孙顶罪,严查动机
有网友分享自己亲身经历孩子聪明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会觉得你显摆,我也是吃一堑长一智,我家孩子成绩还行,期末考试公布成绩后我给我自认为是朋友的一个人,问了问她家孩子考的怎么样?然后她就记住了,后来在我背后捅刀子,我还不知道还把她当朋友
钟山区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回应称,公安机关正全力侦办此案,将依法处理。
尽管凶手自首,但案件涉及未成年人被害与亲属犯罪,引发社会对留守儿童安全及亲属关系信任危机的广泛讨论。
凶手作为家族长辈,其行为颠覆了传统伦理认知。网友质疑:“连亲人都不可信,孩子的安全防线在哪里?”
男童在家门口玩耍时脱离监护人视线,暴露农村地区儿童监护的薄弱性。类似案件中,留守儿童因缺乏全天候看护更易成为受害者。
案件折射出部分农村地区对潜在犯罪心理的忽视。凶手作案后参与搜寻的“双重面孔”,凸显心理健康筛查与社区矛盾调解机制的必要性。
此次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农村儿童安全体系的严峻拷问。唯有通过法律震慑、监护强化与心理干预的三重防线,才能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正如网友所言:“孩子的生命不应成为家庭矛盾或心理扭曲的牺牲品,守护他们,就是守护社会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