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贵州省惠水县四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贵州省惠水县四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5-03-13 16:03:27

惠水县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山川秀美,文化厚重。改革开放以来,惠水县大抓科教兴县战略,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栋梁,有的享誉海内外。知名数学家周蜀林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周蜀林教授,摄于2019年,中国照相馆。

周蜀林,贵州省惠水县人,汉族,1966年5月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68米的个头,体魄健壮,圆脸庞,一身规整的休闲装,一头黑发剪成偏分头,肤色略显黝黑,一千度近视眼镜下、一双不时陷入沉思的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总是露出憨厚而略带羞涩的微笑,言语不多,真诚朴实。家乡学友亲热地称他“莽子”。

乍一看,这就是一位不能再普通的邻家大叔。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熟悉他的人无不钦佩其才学和人品。

在常人看来,学问大家声名显赫,身上仿佛环绕着某种神秘色彩。其实,任何鸿儒硕学,其成功秘诀都不深奥:成功=天分 兴趣 勤奋 方法 坚持。这个道理世人皆知,但少有人始终如一。专注力,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正如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从顽皮少年到北京大学二级数学教授,周蜀林四十多年如一日执着追求,终于把冷板凳坐热,再次证明这个公式的真理性和普适性。

笔者与周蜀林一直是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自幼一起学习玩乐,工作后又时常联系,对他比较了解。他的成长历程,简直就是一部生动形象、励志成才的经典教科书。

一、小学,懵懂贪玩、中规中矩

1972年秋,6岁的周蜀林就读惠水县城关一小一(1)班,那时学习轻松简单,没有压力负担。文嘉英老师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文嘉英老师近照,2022年7月

班长王春龙家住县武装部宿舍,与他家住的县委宿舍很近。俩人结伴上学,放学后一起玩耍。一、二年级时,一起躲猫猫、玩打仗;大一点,俩人经常搭伙与别人赌铜锡、纸烟盒、弹玻璃球、撘纸角角、打格螺等,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天快黑时,周蜀林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看着满头汗、一身泥、两手黢黑的儿子,母亲笑称他为“地下工作者”。

上中学前,王春龙把俩人赢得的铜锡卖给废品收购站,得了一小笔钱,分了一半给周蜀林。这是他挣到的第一笔钱。

上二年级时,家里多了一个妹妹。父母忙里忙外,加班加点,没工夫管他,也没给他压力,于是他就尽情放飞自我。

小学四年级后实行半日制。学校贯彻五七指示,半天学习,半天积肥,每周到农场劳动一次。

一小在离县城西北三公里有一个烂坝农场。公路都是沙石路。记得文老师曾怀着孩子,带着我们这群十来岁的小学生,推着手板车,上马蹄坡,过杨家路,越沙子哨,艰难行进。

我们曾挑砖去农场,又到农场送肥、栽包谷、种萝卜、割麦子。虽然辛苦,但一路玩着去、耍着回,无忧无虑。

此时的周蜀林懵懵懂懂,尚未“醒水”。每天尽想着玩,但不惹事。学习马马虎虎,成绩也还过得去。

1977年7月小学毕业照,周蜀林在最后一排右数第2;笔者在他旁边,右数第1。此时,文嘉英老师已调走。

在年近八旬的文老师眼里,当年的周蜀林性格温和,比较内向,待人诚恳,礼貌,处事稳重,认真踏实,思维敏捷,乐于助人,有独特思想和个性。

二、初中,会学会玩、好学上进

77年,我们小学毕业。此时,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惠水县教育局规定:一小毕业的上二中,二小毕业的上民中,三小毕业的各分一半。

初一有三个班,分班时按成绩将学生平均分配。周蜀林和我分到一(2)班,班主任是郑媛芬老师。郑老师是上海知青,教我们地理。她的男朋友孙老师与教我们数学的吴开金老师同宿舍。当时英语老师如凤毛麟角,他们一边听广播学英语,一边教学,现炒热卖,满腔热情。

一(2)班第一学期排名,石勇第一,杨玲第二,周蜀林第四。有一次周蜀林去请教吴开金老师有关因式分解问题,当时吴老师还没有讲到这里。由于郑老师与孙老师搭伙吃饭,吴老师把此事告之郑老师。郑老师隔天在全班隆重表扬,说他把整本数学书都学完了。周蜀林惊喜之余,格外心虚,因为他只是提前看了一点。为了不露馅,他只得硬着头皮抓紧看。看完后,他觉得课本也不难啊,于是成就感爆棚,对数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从此他养成了乐于自学的好习惯,这种能力使他如鱼得水,受益终生。

无意间,吴老师促成了周蜀林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了他蕴藏在体内的数学潜力,打通了他求学路上的任督二脉。因此,他敬尊吴老师为数学启蒙老师。

2003年,吴开金老师因故不幸去世。如果他在天有灵,得知大名鼎鼎的周蜀林教授尊他为启蒙老师,一定会含笑九泉。一直没有机会当面向吴开金老师鞠个躬、道声谢、敬杯酒,成为周蜀林的终生憾事。

初二时,学校分快慢班。按照成绩排名,统一分到二(1)班。周蜀林的成绩首屈一指。这是一个和谐奋进的集体。女生有杨玲、刘惠杰、傅晓雅、罗惠英、罗燕萍、姚蓉霞、彭春燕、刘瑞、逯志慧、魏培红、戢红霞、雷清莎、熊艳梅、何利群、杨光凤、赵全利、方启英等,男生有吴霓、王捷、贺健、宋元华、周绍斌、尹肇中、石勇、宋俊平、曾庆辉、杨斌、胡晓、何进林、何俊明、申建忠、王春龙、贺小华、李明林、王晋全、叶惠军等。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回乡,为惠水和贵州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80年7月,初中毕业合影。周蜀林在第四排左数第6;笔者在第四排右数第6。吴瑞珠老师在第二排左数第1。

吴瑞珠老师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吴老师是61年首批援疆的上海知青,她在新疆建设兵团嫁给了杨志刚老师。杨老师是惠水人,贵州师大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74年夫妇调回惠水,吴老师来到二中。吴老师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品德修养好。她对学生关怀备至、热情引导,严格管理、精心栽培。我们的班风和学风一直都是杠杠的,闻名遐迩。她的先进事迹已载入《惠水县志》。

年已八旬的吴瑞珠老师,2020年

初二的一天,周蜀林在家附近的坡地上练跳高。坡斜草滑,落地不稳,致右手骨折。上夹板后,一个月不能写字。他迎难而上,博闻强记,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仍保持第一。

他是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我观察过他的上课状态,身子端坐,一动不动,眼睛盯着老师或黑板,凝神静气。记得他自学物理,课还没上一半,书就看完了;自学化学,自己动手做实验;下课后,同学们喜欢围着他,请教作业。持之以恒地抓好预习、学习、复习,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二中学霸。同学们心服口服,赠送他一个高大上的雅号:“满贯”!

暑假是周蜀林和小伙伴们的快乐时光。几乎每天中午,我和周蜀林、刘丰扛着一大一小两个轮胎,先走到民中河上游淇沙坝,再漂流到纸厂上岸,航程六、七公里,这时夕阳西下。至今,我们自诩为惠水漂流的鼻祖。

80年全县初三毕业统考。我们班爆出冷门:将全县前三名尽收囊中,周蜀林独占鳌头,杨玲第二,刘丰第三。

年过八旬的吴瑞珠老师评价当年的周蜀林:学习能力强,尊敬师长,衣着朴素,老实憨厚,有时顽皮。从不挑逗作弄对方,同学关系好;常抿嘴一笑,爱把头摇两下。大部分时间看到他,都在静静沉思;有时走到他身边,他也没感觉。

二中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无私奉献,全班团结友爱、互帮互学,为周蜀林走向辉煌打下了深厚的学养和品行基础。

三、高中,全力以赴、一举成名

80年,都匀一中为了与贵阳一中和贵阳六中竞争,在全州十多个县招收优秀初中生,组成首届民族班。周蜀林以全县第一名入选。

民族班汇聚了全州各县市的近五十名优秀学生。都匀一中为此配备了最好最强的师资力量,贵州师大数学系毕业的李瑶四老师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老师。

班上高手云集,并驱争先。其中有三都县拼命三郎解春阳,独山县天才少年李红山。李红山年纪最小,但极为聪明。周蜀林与他同桌,双方你追我赶、相互促进。前半学期排名,解春阳荣登榜首。后半学期,周蜀林突飞猛进,到第二学期就一枝独秀,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李老师见周蜀林对数学情有独钟,如同伯乐遇见千里马,喜出望外,因材施教,向他倾情提供珍藏多年的数学资料,激励他鹰击长空、放手一搏。

名师的倾囊相授,“武林秘籍”的浸润滋养,使周蜀林眼界大开,功力倍增。81年他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贵州赛区第一名。据李老师讲,实际上是西南五省第一。那时只能发奖品。省州教育部门奖给他二十多本书。省教育厅奖励都匀一中一台二十多寸大彩电。这成为全州一大新闻。

那次数学竞赛中有一道选择题是错题。当时,周蜀林发现无论怎么选,结果都有矛盾。无奈之下,只好选了自己最认可的那一种。因为当时比较迷信权威,不敢相信有错题。从此,他开始敢于大胆怀疑老师和书本。

82年高考,周蜀林志在必得,考了全省理科第二名,顺利进入全国数学最强的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学朱梅英和邱耀先考入清华大学,解春阳考入同济大学,李红山考入中山大学。都匀一中首届民族班全部考上大学,皆大欢喜。

四、本硕博,全面发展、终成大器

82年秋,周蜀林到北京大学求学。北京大学数学系八二级有一百五十多名同学,分四个小班。一至二年级,同学们一起上大课。一个宿舍住七个同学,四张高低床,分上下铺。

周蜀林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自认与大城市同学有差距,于是主动加压,自强不息。但是大学与高中学习有天壤之别,要学的知识很多,根本不能像高中那样用题海战术对付。

当时有一门基础课叫解析几何。半期考试,周蜀林竟然不及格。他视为奇耻大辱。他住下铺,就把试卷贴在上铺的床板下,天天警醒自己。他针对性地改变学习方法,选择性地做题;每周答疑时间请教大课老师,得到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悉心指导。通过后半学期的顽强拼搏,他的期末成绩跃到九十多分,彻底扭转了入学时的被动局面。

一学期下来,他成绩优秀,收获颇丰,学好数学的信心坚如磐石。两年后,全年级分专业。由于对数学纯理论很感兴趣,他选择了基础数学专业,立志献身科研。到了大四,他参加吴兰成教授的偏微分方程讨论班。

大学期间,周蜀林对足球和羽毛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酷爱运动的习惯。他经常与同学们一起踢足球,打羽毛球。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性强,他有好几副眼镜被足球砸坏。有一次,他不慎一脚踢在下水道翘起的铁板上,脚背骨折,痛彻心扉。通过运动,他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为高质量高效率满负荷学习提供了保障,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作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羽毛球队主力队员,每周打球两次。

由于本科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86年他被免试推荐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师从吴兰成教授学习椭圆型方程和方程组理论。88年秋天跳过硕士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内偏微分方程的顶级学者陈亚浙教授。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有本质不同。本科阶段强调掌握知识,而研究生阶段更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他孜孜以求,潜心钻研,91年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周蜀林还见缝插针,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包括一些英文原著,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等,提升了人文素养。

从小学到博士,周蜀林用十九年时间稳扎稳打,一气呵成。他应该是全年级最早拿到博士学位的。全年级一百五十多名同学中,从事理论研究者屈指可数,周蜀林不愧为个中翘楚。

五、工作,硕果累累、桃李满园

91年7月,周蜀林留校,担任讲师。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周蜀林94年被评为副教授,97年到98年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98年至99年去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在芬兰和美国游学期间,曾经有机会留在国外,但家国情怀促使他毅然决然回国敬业贡献。他2002年被评为教授;0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0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开始指导博士生。他多次出访欧美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他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颖和深入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均发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得到国际上该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的认可,同时也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引用。

理论研究不能搞人海战术,而是需要高精尖科研队伍。执教以来,他给不少于五千名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过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出十名博士生,十名硕士生。

薪火相传,赓续不断。他曾经的博士生,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导,也培养出了自己的博士生和博士后。

就职于中国海洋大学的陶雪妍博士曾是周蜀林的博士生。对于导师的上课风格,她记忆犹新:“周老师的课堂讲解循循善诱,让人听着很舒服。他会讲得很慢很细,从假设你什么都不懂的那样给你讲,很清楚。板书写的字是我听过的课里最大最清楚的,就算是坐得很远,也看得很清楚。”

周蜀林教授上《偏徽分方程》。2020年12月。

他独著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偏微分方程》作为北京大学数学教学系列丛书之一,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自2005年首版以来,已印刷十次,计三万余册,被国内各高校广泛采用,为国内偏微分方程及其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端人才。

周蜀林教授编著的《偏微分方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历代同行们的不懈努力下,偏微分方程已成为国内发展非常好的一个方向。

虽然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但周蜀林仍勤学不缀,求索不止。工作之余,除了适量运动,他每天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跟踪前沿数学研究。所谓:沉潜治学心无旁骛,温润育人师者情怀。

周蜀林教授(中)与外教朋友交流,右为笔者

93年暑假,周蜀林与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的妻子邂逅于贵州省科学院生物所。随后渐生爱慕之情,书信来往频繁。1994年结婚,育有一女。妻子98年到北京大学生物系工作,后在生物系取得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生命学院工作至今。妻子也是贵州人,他俩对于山川怀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一起周游过北京周边的诸多名山大川。正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夫妻俩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夫妻俩于2016年7月在河北最高峰--小五台山。

运动,对周蜀林而言,既是乐趣,也是为了保持体力与精力。他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羽毛球队主力队员,坚持每周打球两次;每天步行1~2万步;周末与夫人到郊外远足登山。2014、2015年,在北京大学组织的教工41~50年龄组中,他都分获C组50米、100米蛙泳冠军。

2014年北京大学组织的教工41∽50组蛙泳100米比赛中

同上

六、人生价值,探索未知、为国贡献

2022年6月,作为教师代表,周蜀林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典礼上,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

“各位同学现在最多是一个泥菩萨。虽然有菩萨的形,却未必有菩萨的心。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你们能把自己冶炼成一座座意志坚强的铁菩萨,把自己锤炼成一尊尊无惧风雨的铜菩萨,把自己修炼成一墩墩光彩照人的金菩萨”。

“祝愿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项值得奋斗的事业,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和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2022年6月,周蜀林代表北京大学到贵州招生。其间,我们有过一次深入对话:

2022年6月,笔者与周蜀材教授(左),相识50年的老同学进行一次深入对话

王: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听你发过一句牢骚,也从没有听你说过别人的不是。这是为什么?

周:说了无用,不如不说。既不影响别人的心情,又不破坏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做贡献,这比什么都强。

王:照我理解,学数学的改行也大有前途。事实也是如此。基础数学理论研究很枯燥,我想一般人很难坐得住。你遨游在数学王国,有什么乐趣吗?

周:普通人以为学数学就是解数学题,其实这是个误区。学数学的目的是学习数学中的思想,不在于会解多少数学题。数学考题都有答案,因此对于研究做数学的人来说,没有太大意思。做数学的人是要解决一些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开辟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推动数学发展。研究的乐趣就在于探索和求知的过程。

王:怎么评价你自己?

周: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享受孤独的人,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我很欣慰,坚持理论研究40年,始终不忘初心,能够抗拒诱惑,对于顺境逆境都欣然接受。

王:你的初心是什么?

周:探索未知世界,探究数学之理。

王:大部分中、小学同学在惠水成长成才,开花结果,对家乡发展贡献巨大,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周:衷心感谢同学们多年来对我的陪伴、关怀和帮助;十分钦佩大家对家乡所做的贡献。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英年早逝,我倍感痛惜。祈愿同学们保重身体,幸福安康!欢迎同学们常来北京。

王:惠水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新阶段,非常需要你这样的知名教授为家乡建设助一臂之力。

周:理所当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尽力而为。

王:你对家乡的发展、对家乡的学子,有什么期望?

周:祝家乡发展越来越好,蒸蒸日上。望家乡学子们不负父老乡亲的重托,奋发有为!

这,就是一位知名数学家的人生境界和家国情怀!

这样的数学家,谁不敬佩?作为惠水老乡,谁不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