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2024年六年级下册毕业考试卷蒙城县

2024年六年级下册毕业考试卷蒙城县

更新时间:2025-03-12 17:30:04

近年来,蒙城县人民法院始终将案结事了作为诉讼最终目的,在诉讼各环节都把定分止争的工作做深做实,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案结事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加强联动协作 画好实质解纷“同心圆”

“基层组织熟人熟事,端口往前延伸,实质解纷的概率就能大幅增加。”在推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结事了后,蒙城县人民法院板桥法庭法官感叹道。

2021年,蒙城县某乡镇两个村委会从某种业公司购买农资140余万元,支付部分货款后,仍有部分货款未结清。后经公司多次催要无果,种业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所欠货款及利息。

“纠纷持续3年多,时间跨度较大,如果能联动属地乡镇政府,对实质性解纷大有裨益。”法官及时向乡镇政府报告,进一步了解纠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经与属地充分沟通后法官得知,原来两个村委会的人员进行了调整,新任村委会成员认为未参与之前购买行为,不予支付货款。

了解到纠纷缘由后,法官决定组织原被告双方调解,努力推动案结事了。

2024年1月8日上午,原被告到庭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认真倾听各方诉求,详细梳理案件症结、案涉条据,核算货款金额,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讲解“新官不理旧账”的法律后果。

当天上午,经过法官耐心细致释法说理,双方当事人最终放下心结、友好协商,当庭签订调解协议。

“纠纷复杂多样,要加强联动,引入‘外援’,化解成效会极大增加。”法官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一些基层矛盾纠纷积怨已久、矛盾尖锐,部分当事人在对簿公堂时往往“有所保留”,找出纠纷的真正“病灶”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做好实质解纷工作。与此同时,纠纷所属村(社区)由于与当事人地缘相近、长期接触,掌握纠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能发挥好基层组织熟人熟事优势,定能推动大量纠纷案结事了。

2023年7月,蒙城县人民法院在县委政法委领导下,探索推出“矛调告知单”调解工作法,借助基层力量化解矛盾,提升解纷质效。法庭受理案件后,法官精准评估纠纷复杂程度,对部分涉婚姻家庭、老人赡养、邻里关系等纠纷向当事人所在村(社区)发送告知单,基层组织邀请当事人亲戚朋友、“五老”人员组织调解,详细了解纠纷根源并制作结案报告,法官在摸清纠纷来龙去脉基础上进一步做工作,促推纠纷最终实现事心双解。据统计,自矛调告知单推行以来,蒙城县人民法院已累计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500余件,剩余未化解纠纷也实现有效缓冲。

只要有调解希望 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当时感到具有调解可能,想着能不能做工作让纠纷出现‘转机’。”2024年1月7日下午,一起纠纷经过法官多次释法说理后成功定分止争。

该案是一起委托合同纠纷案件,被告李某委托原告王某购买蒜苗,在一次委托购买中,李某认为货物的质量存在问题未支付货款,原告经多次催要无果后提起诉讼。

“简单的判决也许能解决一时纠纷,但未必能化解双方内心隔阂。”案件庭审过程中,法官通过原告举证的微信聊天记录及庭审情况发现,该起纠纷存在调解可能,于是及时引导双方当事人休庭调解。

法官从购买行为已实际发生、原告已垫付货款、双方有合作基础等方面,进一步释法说理,引导双方相互让步,最终促成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履行全部款项,实现案结事了。

就在该起委托合同纠纷案结事了的当天,经过三位法官一上午耐心沟通,一起涉某学校的8件系列纠纷案一次性全部实质性化解。

当天开庭的是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法官了解到,被告在蒙城法院还有其他关联案件,涉及建设工程、买卖合同等案由,与企业经营、供货商回款、农民工权益保障密切相关,其中的3起系列纠纷之前已调解成功。

“如果能借此机会,一揽子化解系列纠纷,效果要比判决好。”有了调解想法后,办案法官立即联合其他2位法官,共同对纠纷相关方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几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案件诉讼中,有些是一个案件引发的系列案,蒙城县人民法院推行系列案件内部协作,从解决一个问题向化解一类纠纷转变,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做足实质解纷、定分止争功课。

能案结事了 就不让矛盾延续

案件已判决,是等待当事人履行还是积极推动自动履行?蒙城县人民法院涡北法庭办理的一起案件,给出了答案。

2024年1月6日,一起婚约财产纠纷的当事人来到蒙城县人民法院涡北法庭,一次性返还全部彩礼,这起已判决的案件在法官不懈努力下,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2024年8月,经调解无果后,蒙城法院涡北法庭对一起婚约财产纠纷进行判决,判决被告王某返还原告李某174080元彩礼款及戒指、项链等物品。案件宣判后,被告提起上诉,双方对立情绪加剧。

“当事人如果上诉,案件表面结了,可纠纷仍没有实质化解,矛盾还可能进一步加剧。”法官认为,即使案件判决了,但通过做工作,仍可以化解矛盾、避免上诉。

法官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详细阐释判决所依据的事实与法律条文,耐心剖析上诉面临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损耗。经过反复劝解,双方态度软化,均表示不再上诉。

“毕竟夫妻一场,咱们都相互让一让,把事情彻底了结。”法官多次从中斡旋,双方流露出和解意向。不过,被告提出,返还金额过高,希望能用嫁妆折抵部分彩礼款。得知这一诉求后,法官转而向原告分析被告提议的合理性,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签了和解协议,如果不履行则会削弱司法公信,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也会打折扣。”法官了解到,该案进行了诉前保全,以此为切入点,法官向当事人着重强调不及时履行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当事人全部履行,该起案件在经历几次“波折”后画上圆满句号。

减轻诉累,努力实现纠纷化解在第一道关口,防止案件延伸到执行环节,是蒙城法院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案件如果进入执行阶段,产生执行费用不说,还需申请屏蔽相关信息进行信用恢复,这显然会给当事人增加诉累,造成‘一案结多案生’。”

日前,蒙城县人民法院小涧法庭在办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时,如何避免进入执行程序的想法萦绕在法官心头。

经进一步调查,法官了解到,该纠纷在诉前保全阶段已足额查控财产,被告无其他足额财产履行,原告也不同意采取先解封后转款,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办案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有关要求,以审判案号作出扣划裁定,采取线下银行协助扣划方式将资金划扣至法院账户,原告成功领取案款。

“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蒙城县人民法院院长张贝贝介绍,接下来,蒙城县人民法院将把定分止争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人民心里去,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原标题:《蒙城法院:做好案结事了“必答题”》

阅读原文

来源: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