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6单元。
5. 难度系数:0.6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3分)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分)
学习犹如一段旅程,本学期的旅途风景异彩纷呈:中国石拱桥巧妙绝lún,雄跨在江河上千年不倒;苏州园林美景处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各种菌子挑逗着你的味蕾;还有那倔强的白杨树ào然挺立在西北的高原之上,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雄跨(A.kuā B.kuà)在江河上千年不倒。
(2)高树与低树俯仰(A.yì B.yǎng)生姿。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巧妙绝lún (2)ào 然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①相约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聚合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守岛英雄王继才、燃灯校长张桂梅、重庆山火中逆行的摩托骑士□③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④其中( )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 )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⑤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⑥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弘扬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前行。
(1)第②句的方框内缺少一个恰当的标点符号,请将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请在第④句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4.完成下面小题(7分)
12月7日下午,金华市非遗馆(金华府城隍庙)里,来了一群“非凡同学”——他们身着古装,端坐茶桌前,跟随老师的示范,轻提执壶,注水,温碗,温笺,随后,搅动茶笺,慢慢的,茶碗内茶沫泛起,即可点茶作画。伴随着优雅的古乐,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举手投足间尽显宋韵婺风。
这是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在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协助下举办的“婺州举岩茶宋代点茶技艺”非遗实践课的结课展示。来自财大外语系的一群大学生在传承人郑咏恩老师的悉心传授下,通过学习,不仅初步掌握了宋代点茶技艺,还对金华首个人类非遗项目婺州举岩、宋代茶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有了系统认知。金宇琪同学表示:“要想点好一碗茶需要兼具耐心与毅力,我们从老师身上就能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
外教老师Joe也被非遗之美所吸引。课堂上,他的那份全神贯注,就是对非遗的致敬。他说,东方文化独具魅力,这次学习机会让他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原来非遗如此美妙有趣。
组织此次活动的曹艳梅老师说:“‘非凡同学,美在传承’,感谢金华非遗,这次的社会实践课意义非凡,同学们不仅仅学习点茶技艺,而且充分感知非遗之美,增进了对金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1)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2)小文同学想约你和小语后天上午9点一起去金华市非遗馆,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遗产的魅力。第二天,你遇到了小语,请你将小文的话转述给小语。(3分)
(3)为全方位了解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请根据这则新闻,选择两类不同的人群,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2分)
采访对象:市民 采访问题: |
采访对象:非遗传承人 采访问题: |
5.古诗文填空。(6分)
我们在诗词中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情致。王维《使至塞上》的“① ,长河落日圆”让我们穿行于苍劲雄浑的沙漠中。崔颢《黄鹤楼》的“② ,③ ,”让我们感受鹦鹉洲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所以动心忍性,④ ”鼓舞我们不惧磨难,修炼成才;李贺《雁门太守行》的“⑤ ,⑥ ”激励我们舍身忘我,报效祖国。
第二部分(4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展示的画面。(3分)
7.这两首诗同样描写春景,但表达的感情截然不同。请你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齐桓公夜半不赚①,易牙②乃煎熬燔③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④,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⑤池亡其国者。”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不噤:不满足,有饥饿感。②易牙:齐桓公侍臣。③燔(fán):把肉放在火上烤。④觉:睡醒。⑤陂(bēi):山坡。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人恒过( )
(3)至旦不觉( ) (4)遂盟强台而弗登(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发于声,而后喻”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江而右湖 B.面山而居 C.成礼而去 D.环而攻之而不胜
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11.【甲】文中“生于忧患”的道理在【乙】文中的齐桓公和楚王身上是怎样体现的?(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甲)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它的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节选自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乙)
卢沟桥是一座联拱式石桥,计11孔,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共长约265米。靠河两岸的跨径仅16米左右,逐渐向桥中心增大,最大跨径计21.6米。桥墩上游面造成尖端形,下游面系平头,深合现代科学原理。桥面宽7.6米,全宽约8米。桥面用石板铺砌,桥的两端筑有翼状石栏,连同桥上两旁石栏,北面有石柱140个,南面有石柱141个,其中一个已坍损。柱的间距1.8–2米,柱高1.4米,柱头各刻石狮,每个姿态各异,有立的,卧的,蹲的,伏的,大抱小的,小抱大的,各种形式。柱间各嵌石板为栏,栏高约85厘米。桥的西端有两根石柱,柱上各踞一只朝天犼,柱下各有石象一只,雕饰工巧,足增美观。
(节选自罗英《中国桥梁史料》)
(丙)
①早就盼望在一个相宜的日子,夜宿卢沟,一览卢沟晓月的景色。今年过节的气氛比往年火炽。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中,我感到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相宜日子,莫过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了……
②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12.三段选文都写到了卢沟桥,但内容、写法和目的各有不同,请完成填空。(3分)
选文 | 内容概括 | 写法 | 写作目的 |
(甲) | ① | 客观说明 | 让读者在有限篇幅内了解卢沟桥 |
(乙) | 准确介绍卢沟桥的拱、桥墩、桥面、桥栏等 | 客观说明 | ② |
(丙) | 观赏“卢沟晓月”的情景:月光、桥下流水 | ③ | 表达喜悦陶醉之情 |
13.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
(1)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赏析加点字词)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本句表达效果。)
1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同学撰写的《对卢沟桥柱狮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现场考察】发现游人跨护栏,抱狮子合影,坐桥栏聊天等20多种破坏行为,特别是摸狮子的很普遍。发现旷野上与卢沟桥柱狮同年代的(金代、元代)石雕雕刻要比卢沟桥柱狮纹理更清晰,文字更清楚。
【现场测量】发现卢沟桥保护栏杆太低,游人轻易就可以跨过护栏摸到狮子。
问题:您觉得触摸狮子会损害古桥吗?选项人数百分比 A.不会45% B.会55%
【问卷调查】
问题:您觉得触摸狮子会损害古桥吗? |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A.不会 | 95 | 95% |
B.会 | 5 | 5% |
【查阅资料】汗液:PH值4.2~7.5.当雨水的PH小于5.6就定义为酸雨,在汗液PH值小于5.6时,对狮子的损害就有大于酸雨损害的可能。
A.卢沟桥柱狮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酸雨侵蚀和风化。
B.可见绝大多数人对触摸狮子会损坏古桥持否定态度。
C.旷野石雕纹理清晰、文字清楚是因为少有人为破坏。
D.增加卢沟桥保护栏高度,对石狮子有一定保护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脱,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来。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⑪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若有所悟。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自然段,语言简洁,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
B.第⑤段“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写出了香椿树的美,渲染了父亲喜悦的心情,也流露出父亲对香椿树的喜爱。
C.第⑩自然段,“那天,父亲笑了”,这里的“笑”只是父亲受到了别人的夸赞,手艺得到了认可,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满足的笑。
D.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
16.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趾高气扬”能否换为“志高气扬”,为什么?(3分)
1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
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9.请你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2分)
20.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人物的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中的关键词写出这两位人物。(2分)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人物: 。
②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人物: 。
21.读《昆虫记》,我们会发现小小的昆虫们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不得不令人称赞,请从“隧蜂”“蝉”“绿蚱蜢”中选择一种昆虫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2分)
第三部分(50分)
22.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镌刻在朱自清心中,白杨树挺拔的身姿镌刻在茅盾心中,永久的生命镌刻在严文井心中,昆明的雨镌刻在汪曾祺心中。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镌刻着一缕美好与情思。请以“镌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语言连贯,条理清晰;情感真挚,表达得体。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参考答案
1.(4分) 2.
(1)(2分)B
(2)(2分)B
2.(2分)伦 傲
3.(6分)
(1)(2分)省略号
(2)(2分)“弘扬”与“传播”互换位置。
(3)(2分)既/不仅/不但……也/还/而且……
4.(7分)
(1)(2分)非凡同学品茶香赏茶艺,传承宋韵婺风
(2)(3分)小语,小文让我和你说,他想和约我和你明天上午9:00一起去金华非遗馆,近距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们明天一起去啊!
(3)(2分)采访问题: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采访问题:关于如何激发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您有何看法?
5.(6分)
大漠孤烟直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曾益其所不能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6.(3分)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7.(3分)《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4分) 违背 犯错误 直到 于是、就
9.(3分)C
10.(4分)
(1)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后世一定有因为贪吃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君主。
11.(4分)①齐桓公因为美食而感到满足,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贪恋享乐对国家可能带来的危害,这体现了他从享受中汲取教训,有忧患意识。②楚王在登上强台欣赏美景时,也预见到沉溺于享乐可能对国家的危害,于是他与大臣们约定不再登上强台,这也体现了他在享乐中保持警觉,居安思危。
12. (3分) 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 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的技术细节; 借景抒情。
13.(4分)
(1)(2分)“约”表约数,“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这些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分)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石狮子的各种姿态,说明了卢沟桥装饰优美或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14.(2分)A
15.(2分)C
16.(3分)不能。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含贬义。而志高气扬意思指志气高昂而自得,这里以臭椿与香椿形成对比,对臭椿含贬义,写臭椿的傲慢来反衬香椿树的美好,表达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志高气扬,多含褒义,所以不能置换。
17.(3分)运用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摘香椿芽时小心翼翼的过程,表现了父亲对香椿芽的格外怜爱之情。
18.(3分)示例:(1)默默奉献;从文中父亲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即使患病也依旧坚持上课,放不下他的学生能看出。(2)甘守贫穷;从文中父亲当民办教师把所有心思放学生身上没有为家庭多创造财富能看出。(3)心灵手巧;从文中父亲手巧帮人打过很多家具能看出。(言之有理即可,答够3点)
19.(2分)①总结全文,照应前文;②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结尾渗出香气的方桌,引起作者的情思与感悟,体会到人生要有奉献,使主题得到升华;③再次点到“谷雨”,父亲在谷雨时节摘香椿芽,在谷雨时节用香椿树做家具,因此“谷雨”成为特定的环境,引起“我”对父亲和香椿的回忆,渲染了气氛。(答出两点即可)
20.(2分)①徐特立 ②贺龙
21. (2分)
示例1::隧蜂的巢穴太过狭窄,通常第一只刚到,第二只便接踵而至,如果硬挤过去,会使花粉掉落下去,就会使他们的劳动功败垂成,所以隧蜂很懂得礼让,我们人类也应该遵守社会规则,学会互相谦让。
示例2:蝉的坚韧不拔体现在它们的生活习性上和生存能力上,蝉从卵变成幼虫变成成虫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四年的地下生活才能享受一个月的光明,这样的坚持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
示例3 :绿蚱蜢在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潜在的威胁时,能够保持警惕并且灵活应对。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能畏惧退缩,而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2.(50分)范文:
镌刻
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或事物,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它们或是一句话,或是一首歌,或是一幅画,或是一处风景,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饱含深情,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对我而言,那个镌刻在心中的瞬间,是祖母手中的那串紫藤萝。那串紫藤萝,既是我童年的记忆,也是我情感的寄托。每当看到那串紫藤萝,我仿佛就能回到那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午后,听到祖母那温柔的话语,感受到那份无尽的宠爱和关怀。
祖母是个勤劳的人,她的院子里总是种满了各种花草。而那串紫藤萝,便是她最珍爱的一株。每到春天,紫藤萝便开满枝头,那紫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艳。祖母总是会坐在藤萝下,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讲述着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有的神秘,有的有趣,有的感人,但无论如何,都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和哲理。
那时的我,总是坐在祖母的脚边,听着她的故事,看着紫藤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些紫色的花朵,仿佛就是祖母的笑脸,那么温暖,那么亲切。而那份深深的亲情和爱,也就在那一刻,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随着岁月的流逝,祖母已经离世,但那串紫藤萝依然盛开在院子里。每当我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祖母,想起那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想起那些故事和那些深情的教诲。那些记忆,如同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永远盛开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凋零。
因此,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都会想起祖母和那串紫藤萝。我会告诉自己,要像祖母一样坚强,像紫藤萝一样不屈。那些镌刻在心中的记忆和情感,会给我力量,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生活,总有许多美好与情思值得我们去镌刻。而那些镌刻在我们心中的事物,无论时间如何流转,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让我们珍惜这些记忆和情感,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指引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