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调整、学者退休、新人加入......从去年11月至今,众多新传院校都进行了人事变动,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
院长是整个学院的领军人物,与该院校重要学者一道,掌控着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整体方向。了解老师们的研究内容与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押题,对冲刺阶段的复习事半功倍。
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热门考点“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网络媒体视频化”就是院长李良荣老师重点研究的领域;去年爆火,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老师关注的“元宇宙”,也成为了当年北师大专硕20分的简答题......
而人事变动,是否意味着出题风格变动?
铎子本期就为大家梳理23备考周期内比较重要的新传院校人事变动,以及复习重点分析。如有遗漏,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郑保卫老师卸任广西大学新传学院院长
2017年12月27日,广西大学举行聘任仪式,聘请国内知名新闻学者郑保卫教授以“君武荣誉教授”的身份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广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基地主任和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
一晃五年过去了,2022年1月,郑保卫卸任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但是至今,广西大学并未公布新院长,报考广西大学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郑保卫老师与其他老师的研究方向。
01
人物简介
郑保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新闻传播学科兼召集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的副理事长。2012年,受聘为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主编。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气候传播、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
03
发表论文
谢建东,郑保卫.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环境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2(03):9-15. 郑保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地区新闻宣传工作[J].新闻论坛,2021,35(06):1. 谢建东,郑保卫.党互联网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核心要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07):38-45. 郑保卫,赵新宁.论新闻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中的职责与使命——基于我国疫情传播和抗疫报道的分析与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0(04):9-16. 郑保卫,王青.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传媒观察,2021(08):13-19 2. |
备考注意事项:
虽然相对于一些热门院校而言,广西大学的分数线还是比较低的,但是从这几年的复试情况来看,想要过国家线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考生也不可轻视。鉴于新院长并未公布,报考广西大学的小伙伴一方面需要随时关注官网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研究学习郑保卫老师的论文。
对于广西大学新传真题特点而言,总体来说,其出题思路有三大特点,一是基础理论知识考察占比高,基本功要扎实;二是论述题与材料分析题追随社会热点与主流新闻思想考察;三是出题角度多变化,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做好拓展。此外,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明确把马新观作为学院重点发展的“四个方向”之一,因此,考生对于马新观的复习是不容忽视的。
陈刚老师担任北京大学新传学院院长
01
人物简介
陈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广告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是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企业家协会广告主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中央电视台、天津日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媒体顾问。曾荣获“2003年中国广告业年度十大广告学人”和“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曾担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大赛评委、广州日报杯全国报纸优秀广告奖评委、创意无限全国户外和杂志广告大赛评委、中国广告节、北京国际广告博览会、时报广告金犊奖等多项广告活动评委。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广告学理论、品牌传播、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数字化发展、广告史研究。
03
发表论文
陈刚.北大模式:广告教育的新文科建设与数字化创新[J].中国广告,2020(12):18-22. 陈刚,高腾飞.数字服务化: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01):136-146. 高腾飞,陈刚.国内外数字服务化比较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46-155. 高腾飞,陈刚,陈颖.数字服务化视角下的企业管理变革:内在逻辑、动力基础与实践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2(02):135-143. 陈刚,谢佩宏.信息社会还是数字社会[J].学术界,2020(05):93-102. |
备考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此次人事调整可谓是大换血,因此,试题的内容也可能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变。而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考试的重点,因此,除了院长陈刚老师的论文大家需要格外关注之外,其他三位副院长(刘德寰老师、陈开和老师、王维佳老师)的研究方向,考生都需要准备一下。
北大的题目一直都很有难度,但是今年的真题难度在可控范围之内。日常练习中的难点和重点,真题涉及度也比较高,并没有出现反押题的状况。在接下来的备考中,考生需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同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答出亮点和新意,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试题展示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聘任胡正荣老师担任新传学院院长,唐绪军老师为特聘教授
4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通过聘任胡正荣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为特聘教授的决定。
01
人物简介
胡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舒伦斯坦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与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文化产业等。
03
发表论文
主要著作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传播学》(主编)、《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国际传播蓝皮书)2017》、《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媒体前沿2017》、《中国文化发展1978-2018》、《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等。
胡正荣,田晓.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对外传播,2020(04):7-9 1. 胡正荣.打造2.0版的县级融媒体中心[J].新闻界,2020(01):25-29. 胡正荣 ,王天瑞 .能力与价值: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养的关键[J].中国编辑,2022(08):45-51. 胡正荣.复杂网络社会认识论中的新闻真实[J].新闻与写作,2022(07):1. 胡正荣,李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流媒体纵深融合的内在动能源泉[J].青年记者,2022(10):15-17. |
01
人物简介
唐绪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教授委员会委员,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同时,受聘担任中国报业协会会刊《中国报业》杂志执行主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专家顾问团顾问。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传媒经济、报业经营管理。
03
发表论文
唐绪军,黄楚新,王丹.“5G ”: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闻与写作,2020(07):43-49. 唐绪军,黄楚新,王丹.媒体深度融合: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格局——2020-2021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闻与写作,2021(07):97-102. 唐绪军.建设性新闻:社会治理的媒体担当[J].新闻与写作,2020(02):1. 唐绪军.明确角色定位 努力增强“四力”[J].当代传播,2021(01):1. 唐绪军.一个健康的社会离不开新闻的建设性[J].当代传播,2020(02):1. |
备考注意事项:
胡正荣老师来到中科大是个不小的变动,中科大的考纲以及真题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此外,除了院长胡正荣,铎子把此次调整的的特聘教授唐绪军老师也列在文章里了。两位老师的发文数量都比较多,大家可以捡近几年和引用量比较高的几篇论文,有重点地阅读、记忆、积累一下。
社科大考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史论的涉及范围集中在传播学和新闻学上,新闻史略有涉及且有章可循,业务写作题型稳定。因此,考生备考需要打好牢固的基础知识,深度和广度都要覆盖。此外,备考社科院,尤其要关注往年真题中已经出现的内容,且要朝着更多更广的角度去备考,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万无一失。最后,社科大真题题量很大,需要考生提升手速,做好模拟考训练,锻炼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
张志安老师重回复旦大学
2020年11月,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一职已有6年的张志安老师卸任,2022年,张志安老师宣布重回复旦。
01
人物简介
张志安,出生于1977年4月,籍贯浙江湖州安吉,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1年7月起转至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20年底,他辞任院长,以更纯粹的身份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实践。现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等。
03
发表论文
张志安,冉桢.“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危机事件的风险沟通研究——以新冠疫情中的政府新闻发布为例[J].新闻界,2020(06):12-19. 张志安,龚沈希.本土语境中数字劳动研究的学术想象力——评《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J].新闻爱好者,2022(07):51-55.DOI:10.16017/j.cnki.xwahz.2022.07.055. 吴涛,张志安.新新闻生态系统中的事实核查及对新闻真实观的影响[J].新闻与写作,2022(07):37-45. 张志安,李宜乔.作为制度创新话语的“一国两制”:媒体建构与变迁特征——以《人民日报》报道为例[J].中州学刊,2022(06):164-172. 张志安,冉桢.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路径、效果与特征[J].新闻与写作,2022(05):57-69. |
备考注意事项:
作为70后的年轻学者,张志安老师在新闻学界和业界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从中山大学重回复旦大学,给两个院校的考生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有些许变动。
复旦对于理论部分考察依旧重基础,大家在复习时需要全面全面再全面,不要因为偷懒忽略到任何一个知识点。而且对于实务考察越来越灵活,学习实务考察的其他形式也是有必要的,比如策划、公关稿件的撰写等,做好一切的应对准备。复旦的考题近几年风格有所变化,大胆做出了调整,题型方面也有所变化,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
复旦自19年开始越来越注重热点的考察,比如媒体深度融合、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等当年的热点事件都纳入近几年的考察范围。除了基础书目,还需要多关注学院老师最新的研究动态,阅读学界大咖论文。
钟智锦副院长主持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工作
原院长张志安老师从中山大学离开后,由钟智锦副院长进行主持工作。
01
人物简介
钟智锦,籍贯湖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会候任主席、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社会和政治传播,社交媒体与社会资本,公益传播,健康传播,网络游戏研究。
03
发表论文
周金连,王静君,赵晓营,冉桢,钟智锦.《人民日报》小康社会报道内容分析(1980—2020)[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2):78-90. 钟智锦,纪晓玉.网络舆论研究中的情绪计算[J].新闻知识,2022(01):19-25. 钟智锦,王童辰.网民阶层与制度认同:媒介、权威人格和地域差异的影响[J].学术研究,2021(11):75-83. 乔玉为,钟智锦,许小可,曹仁猛.突发事件舆论中的情绪极性与传染模式: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06):131-142. 钟智锦,苗琳.镜像中的表演:手机游戏中的虚拟团队互动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0(12):47-55. |
备考注意事项:
钟智锦老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多,而且文章的质量也很高,而且之前钟智锦老师也在中山大学任职,大家对于其论文可以需要重点关注。
学硕考察内容范围较广,需要考生对实务和各类新闻传播问题有一定的准备,且注重研究方法的考察;而专硕除了注重注重考核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及运用能力,不同方向进行考察,而且也非常具有自身特色,考生需要仔细研究真题,洞察出题规律。
此外,中山大学每年进复试的人数不算少,复试线仅比国家线高一些,但在复试中淘汰率达到一半以上,这也证明了中大对复试的看重。
马忠老师担任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院长
4月25日,原西安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忠担任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
01
人物简介
马忠,1974年4月生,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教学能手、择优资助计划;省级人才荣誉、陕西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政治传播学。
03
发表论文
马忠,尚清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20(03):1-6. 马忠,达雅楠.国际传播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的叙事话语批判及中国应对[J].探索,2022(04):158-170 2. 李凯,马忠.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原则探析[J].岭南学刊,2022(01):74-81. 马忠,高露.思想政治教育隐喻话语研究现状及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19(05):79-84. 马忠,达雅楠.揭开政治修辞的幻象“:普世价值”的话语透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50-55. |
备考注意事项:
马忠老师之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所研究的内容也多为马克思领域,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新传相关领域,所以相关论文数量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着重关注一下政治传播学。
西安交大的真题对于基础知识考察求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仍然是重中之重,所占分值也最多。此外,新媒体与热点内容必考,所占分值也较大。交大本身就是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而且年轻老师居多,关注的话题也几乎是最新最前沿的话题,因而对于热点以及新媒体的内容,必须格外加强学习!
最后,重复考察率高,真题利用价值大。西安交大的考研题目对基础知识点很重视,因此重复考察的情况很多,例如对于舆论的考察,几乎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新媒体技术如5G、区块链、大数据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几乎所有题目都会涉及到。因此,在备考的时候,往年重复考察的内容必须熟练掌握并适当拓展,热点内容必须整理好专题。
唐珍名老师任湖南大学新传学院院长(兼)
5月10日,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唐珍名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杨永锋出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01
人物简介
唐珍名,1971年9月生,湖南永州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首批中青年杰出思想政治工作专家,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现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兼教育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为特色兴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德育等。
03
发表论文
汤素娥,唐珍名.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愁的文化哲思及守望[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4):123-128. 唐珍名.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学习领会“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4)[J].新湘评论,2022(10):18-21. 唐珍名.大学文化与特色兴校[J].大学教育科学,2004(02):17-19. 柳礼泉,唐珍名.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史校情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03):52-55. 唐珍名,杨翔.落实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对策和法律保障[J].当代教育论坛,2006(07):26-28. |
备考注意事项:
唐珍名老师在新传领域的论文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又是兼职院长,所以对大家的考研复习可能借鉴不是很大。
整体上,湖南大学学硕在论述题部分的构成是很固定的,新闻学、传播学和新闻史各一道题。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学硕新闻史的题目变得比较活,不能只靠背诵。专硕的论述题稍微比学硕要活泛一些,理论性不是很强。真题的重复率比较高,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真题的熟悉和掌握度。
湖南大学真题大多来源于参考书,延伸内容较少,试题难度一般。考生除了将重点放在课本上,也需要关注部分热点知识,毕竟当前关注热点是整个新传的大趋势。
周庆安老师担任清华大学新传学院院长
7月9日,经清华大学第十四届党委第222次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决定任命周庆安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杭敏、张铮、张莉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院长表示,新一届班子将与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在第三个十年中守正创新,谱写新篇章。
01
人物简介
周庆安,1978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庆安受聘担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媒体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他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外交与全球传播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特色新闻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学会舆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信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等。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媒体与外交政策分析,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等。
03
发表论文
周庆安,宁雨奇.唤醒、愉悦与支配:情感作用下的推特政治传播路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1):53-59. 周庆安,陈苓钰.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对政府信任的建构路径——基于新冠肺炎事件中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观察[J].新闻与写作,2020(05):82-87. 周庆安,刘勇亮.真相武器化:一种公共外交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视角[J].对外传播,2021(11):44-48. 周庆安,刘勇亮.主体拓展与理论深化:全球公共外交的模型变迁[J].青年记者,2022(08):29-32. 周庆安,王雨薇.媒介叙事的多元呈现:基于《历史三调》的新闻传播研究史学转向思考[J].新闻春秋,2022(02):12-21. |
备考注意事项: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周庆安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央视的特约评论员,大家有可能在电视上看见过,不信你看↓
考纲可能会有些许变化,考清华的小伙伴请随时关注官网通知。
清华大学试题总体风格多变,大家需要做足心理准备。综合近三年的题目来看,清华试题难度梯度较大,对于基础题型如“健康传播”之类的名词解释,大部分新传学子都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一些稍微偏僻的名词如“穆青”等,则往往又命中了大部分人的知识盲区。此外,简答题、论述题等题目虽然题面较短,但蕴含的信息量极大,简单的题面看似给了人更多发挥空间,但也容易扰乱思维,让人跑偏方向。无论如何,报考清新的学子都应该对“不确定性”充满准备。
此外,清华一直没有官方参考书目,出题也较为灵活多变,罕有能只通过参考书就能完全掌握的考试题目。因此考生不但要阅读一定的参考书,也要有相当大的论文储备和时政热点知识积累,考生应当在阅读参考书目的基础之上大量拓展论文和时事相关热点,特别是以上四位老师的论文。
王峰、于晶老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2021年12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其聘任王峰为传播学院院长;任命于晶为传播学院副院长;免去吕新雨的传播学院院长职务;免去吕新雨同志兼任的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职务。
01
人物简介
王峰,1971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
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文论、诠释学美学、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文学史哲学、科幻研究、后人类研究、人工智能与美学研究、数字人文研究。
03
发表论文
王峰.元宇宙是否造成了人文断裂[J].探索与争鸣,2021(12):28-35 177. 王峰.从人类主义美学转向人工智能美学——基于康德美学架构的批判性考察[J].学术研究,2022(07):139-148. N.凯瑟琳·海尔斯,韦施伊,王峰.后人类主义在十字路口:危险图景、“破碎的星球”与另寻更好出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4):17-33. 周伟薇,王峰.朝向共同体的后人类快乐伦理——布拉伊多蒂后人类伦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03):31-40 185. 王峰.科幻乌托邦作为复杂对应物——或论虚拟之物如何成为更为真实的对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58(05):136-147 160. |
01
人物简介
于晶,副教授,文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社会兼职有华东师范大学品牌文化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并在2013年受聘成为“新疆国际传播咨询专家”。
02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政府公关、危机传播与医患沟通。
03
发表论文
于晶,谢泽杭.故乡何处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农民工社群建构与乡土记忆——对抖音“福建村”的考察[J].新闻界,2021(09):44-57. 于晶,谢泽杭.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17-127. 谢泽杭,于晶.利益达成型在线社群的互动仪式探析——基于多类“线上体重管理训练营”的分析[J].未来传播,2021,28(04):81-90. 刘绍庭,于晶,刘兰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文科强校公关学科的转型发展[J].公关世界,2021(09):27-31. 于晶,苏虹,龚余晶.基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国企党建品牌Logo设计模式与策略研究——以上海国资系统100家国企党建品牌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21(03):66-71. |
备考注意事项:
王峰老师的研究方向更多聚焦于中文的文艺学领域,而于晶老师在新传领域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考查内容可能会有于晶老师的方向,大家可以着重关注一下后者。今年的乡村文化振兴就是传播学院吕新雨老师的研究方向,前几年还考察过四大奠基人也是传播学院老师发表的论文。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有两个院招收新闻与传播专硕,分别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二者初试试卷一样,复试分开进行。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取消了官方参考书,目的就是避免死背书上岸者,活学巧用、着眼前沿是华东师范大学MJC一贯的风格。
由于华师大考察热点很多,除了基础书目,当然也需要阅读近三年学院老师论文与学界大咖论文。此外,业界热点也是专硕热爱考察的方向,媒体深度融合、国际传播等热点都纳入近几年考察的真题。
北京印刷学院拆分组建新闻传播学院
据同学反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于今年6月撤销,组建出版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原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老师任出版学院院长;魏超老师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谷征老师担任副院长。
01
人物简介
魏超,1965年生人, 1988年于河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调入河北经贸大学从事广告学及传播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并2003年获教授任职资格。2006年调入北京印刷学院并担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02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及数字传播。
03
发表论文
赵宁宁,魏超.新媒体时代明星人设的变化及原因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30(03):25-29. 魏超,崔恒勇.香山革命精神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7):26-29. 刘建妹,魏超.移动短视频知识付费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7):22-27. 陆地,魏超.出版新模式——知乎出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1):1-4. 魏超,陈璐颖.微博与微信的著作权问题思考[J].中国出版,2015(16):70-74. |
备考注意事项:
虽然更换院长,但整体风格不会有太大波动。
用一个词形容北京印刷学院专硕的真题风格,那就是“守正出新”。这也是北印的校训——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使命。作为以印刷立校的北印,自然有着浓浓的印刷文明气息,这一点在各位老师的论文著作都有体现。历年试卷里都能够找到编辑出版的元素。近年来引进年轻的师资力量,研究方向日益多元,比如新媒体新闻、广播电视等。真题风格近年来也更加新颖,也更有意思。在传统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对新兴技术的思考,创新考察方式,细化考察角度,出题方向慢慢向学界、业界的前沿领域靠拢。
前几年主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实务)一直比较稳定,论述题里认识/看法类题型较多,体现了学校对批判思维的重视。2020年变革考试大纲后新闻实务题比重大幅下降,更多是以理论的方式考察新闻实务部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题”,60分值的小论文式论述题极其考验长篇论述能力。
题目难度整体适中,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占主导地位,不考察新闻史、传播学派这些重难点。但随着考研热,报名人数连年翻番,加以极其宽松的赋分标准,为了筛选人才,近年来出题越来越往细小考点去挖掘,所以21、22真题里出现信息科学、政治控制方式等零散琐碎、往年复习中容易忽略的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