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新目标2024河北中考模拟试卷

新目标2024河北中考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5-03-06 03:59:11

2025河北中考变化及命题趋势语 文

一、2025 河北中考语文试卷

2023年12月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结构(2023年发布)》

(冀教考院【2023】161号)的通知,文件中指出: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5年11月《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样卷)

》(以下简称“2025新中考样卷”)试卷考试性质、考试范围、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如下:

一、考试性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二、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初中阶段内容。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四、题型、题量及分值与 2024 年中考的变化

部分

题型/题量/分值

2024年中考

2025年样卷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量

2道(1~2题)

2道(1~2题)

分值

14分

14分

第二部分阅读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量

17道(3~19题)

18道(3~20题)

分值

56分

56分

第三部分写作

题型

写作

写作

题量

1道(20题)

1道(21题)

分值

50分

50分

总题量、总分、时长

20道,120分,120分钟

21道,120分,120分钟

二、2023、2024 河北中考试卷、2025 新中考样卷分析

2023年试卷结构(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024年试卷结构(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025年样卷结构(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第一部分

(14分)

1.字音、字形、查字典、词语含义(10分)

第一部分(14分)

1.字形、字音、词语辨析、词语含义(10分)

第一部分(14分)

1.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关联词、标点符号、修改病句(12

分)

2.词语辨析、关联词语、修辞(4分)

2.关联词语、语言运用 (4分)

2.推测字义(2分)

第二部分

(56分)

~

、古诗文阅读

( 25

>

(一)古诗文默写( 6分)

第二部分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24分)

(一)默写(6分)

第二部分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24分)

(一)默写(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二)阅读(古诗文整合)(18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三)文言文阅读( 13分)

(三)文言文阅读( 13分)

、现代文阅读

( 24

>

(一)议论文阅读( 9分)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性)(9

分)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性)(9

分)

(二)记叙文阅读(

(15分)

(二)记叙文阅读(

(17分)

(二)记叙文阅读( 13分)

三、整本书阅读(7分)

三、整本书阅读(7分)

三、整本书阅读(7分)

第三部分

(50

分)

写作

第三部分

(50

分)

写作

第三部分

(50

分)

写作

  1. 试卷结构:纵观 2023 年、2024 年中考试卷及 2025 年新中考样卷,结构基本稳定;
  2. 命题依据:2023 年和 2024 年中考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命题依据,渗透 2022 版课标的理念;2025 新中考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并充分贯彻其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养立意,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聚焦教考衔接,引导课堂教学方式优化。

2023年、2024中考试卷及“2025新中考样卷”充分发挥引导教学改革的功能,稳中求新、稳中有变,现对试题主要变化分析如下:

变化1:从2024年开始用主题活动整合材料,凸显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2023中考试卷:

2024中考试卷:

2025中考样卷:

命题立意解读】2024中考试题和2025新中考样卷第一部分都以主题活动为统领,整合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考查学生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运用词语、推测语境义、语病等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来评定学生“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备考建议】教师要明确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等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联系。以课标为依据,如识字写字的教学除了要关注部编版教材随文学习的读读写写的生字,还要关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3500字。

变化2:2024年开始试题情境性明显增强,凸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2023年中考:

2024年中考:

2025新中考样卷:

命题立意解读】2024中考和2025新中考样卷的“默写”都是考查古诗文的记诵积累,都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依据课程标准中“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的要求,试题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旨在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情境,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和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还需设置真实、典型、适切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从而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日常教学中,诸如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选用与仿用、语段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图文转换、对联、标语、口语交际等语言教学内容均可融入语言实践中,通过丰富多样、持续不断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实上好统编教材中的“

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等教材的专题活动,在丰富的情境任务中促进学生语言的运用与发展。

变化3:出现多文本阅读,体现跨学科学习 2024年中考:传统的议论文阅读

2024年中考: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共8分)

学习了生物学,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玉米”的资料。

资料一:【玉米】亦称“玉蜀黍”……苞叶可作编织工艺品的原料。(摘录自《辞海》)资料二:……玉米须变暗并开始变干,籽粒呈白色水泡状,里面有清澈透明的液体,这时籽粒

的含水量高达85%……

(摘编自《玉米的一生》)

资料三:……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应用转化……

(摘编自2023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

2025年新中考样卷: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到11-14题。(共9分)

学校组织开展“知家乡 爱家乡”主题宣传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用来制作展板。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节选自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材料二:为何这桥是独孔,而非多孔呢?洨河虽非巨川……

(选自茅以昇《桥梁史话》,有改动)

例:14.小冀同学还搜集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著名石拱桥——苏州宝带桥的一些资料。如果他想用来证实“材料二”中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合适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命题立意解读】2024年中考试题选用三则材料,以常见的“玉米”作为关联点,形成多文本组合。材料涉及跨学科学习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025新中考样卷的第14题考查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首先有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唐代是在隋代之后的)才能解答此题。以上两题都落实了新课标“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要求。

备考建议】扎实开展说明性、议论性、新闻等文体教学,利用好统编教材,在单篇教学之外

,有意进行多文本联读,还可借助主题阅读、项目化学习等形式,强化学生阅读体验,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升。

三、2025 河北中考命题趋势

趋势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时代精神。

趋势解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22版课标总目标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4中考试卷和2025新中考试卷在选材上都致力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育并举和河北地域特色。

备考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利用好教材文质兼美的材料,选用课外阅读材料时注意要选择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健全人格。

趋势2:深化学科知识整合,强化思维能力考查。

趋势解读】 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整合式学习是大势所趋,专题式、序列化的研究才是发展思维的有效路径,在纵横比较中才能延展思维的宽度,在聚焦式阅读中才能发展思维的深度。

2024中考卷“古诗文阅读”围绕苏轼进行主题探究,首次把诗歌阅读与文言文阅读融合为一体,创设了古诗文阅读、学习、探究的情境,考查了文言词语、断句、句子翻译等文言文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还考查高阶思维能力,如第7题“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等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勇于探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备考建议】教师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言、知识、 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

、多层次的综合效应。教学问题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都应遵循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思维由“单点结构”向“关联

结构”发展,由低阶向高阶迈进。

  1. 创设真实情境,落实“语言实践”。

趋势解读】2022版课标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纵观2024年河北中考和2025年样卷,命题情境涉及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

备考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

  1. 关联统编教材,强化教考衔接。

趋势解读】不论是2024年的中考试卷还是2025年的样卷都与教材有着显性或隐形的关联,注重教考衔接。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备考建议】应聚焦课堂,重视教材,用透教材,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让教材成为源头活水,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文意理解 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是怎样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