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40 分)
- 看拼音,写词语(10 分)
là bā suàn tāng chí zhǒng zhàng nóng chóu kě kào
( ) ( ) ( ) ( ) ( )
rán fàng bǎi tān jiǎo bàn wàn xiàng gēng xīn fěi cuì
( ) ( ) ( ) ( ) ( )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唾沫(tuò tù) 肿胀(zhǒng zǒng) 黄焖鸡(mēn mèn)
掺和(cān chān) 机杼(zhù shū) 栖息(qī xī)
- 辨字组词(8 分)
醋( ) 饺( ) 拌( ) 宵( )
腊( ) 绞( ) 伴( ) 霄( )
-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 )灯( )彩 ( )然( )同 ( )堂( )笑
( )( )更新 ( )( )不同 ( )七八(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呈现出一派______的景象。
(2)他的想法和大家______,很有创意。
- 按要求写句子(8 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仿写排比句)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二、句子练习(10 分)
-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 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 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 八儿对妈妈说:“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一共八碗,是吗?”(改为转述句)
-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三、阅读理解(20 分)
(一)课内阅读(10 分)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他原名______,字______ 。(3 分)
- 用 “____”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元宵节热闹景象的句子。(2 分)
- 文中写了哪些人过元宵节?他们分别做了什么?(3 分)
- 文段中连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分)
(二)课外阅读(10 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 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 “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 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 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5 分)
- 用 “﹏﹏” 画出文中描写除夕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3 分)
- 短文写了家乡春节的多个习俗,你最喜欢哪个习俗?为什么?(2 分)
四、写作(30 分)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通过描写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请你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 字。
要求:把节日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答案
一、基础知识
- 腊八粥 汤匙 肿胀 浓稠 可靠 燃放 摆摊 搅拌 万象更新 翡翠
- tuò√ zhǒng√ mèn√ chān√ zhù√ qī√
- 陈醋 腊月 饺子 绞杀 搅拌 伙伴 元宵 云霄
- 张 结 截 不 哄 大 万象 截然 零 碎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截然不同
- (1)示例: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小明的。
(2)示例: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白色的。
(3)示例: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二、句子练习
-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 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 或者 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呀!
- 示例:他别无所求,只要能让他继续读书就行。
- 八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吃三碗他也吃三碗,一共八碗,是不是。
- 示例:他每天努力学习,并不为了考第一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阅读理解
(一)-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有名的老铺挂出几百盏各形各色的灯,灯中点上烛供人参观;大家吃元宵。
- 突出了灯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渲染了元宵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 时间 腊月的初旬 腊八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体会到除夕热闹、喜庆、团圆的氛围,感受到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示例:我最喜欢除夕守岁的习俗。因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新年的到来,这种温馨、团圆的感觉特别美好,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
四、写作(略)
写作思路:先确定要写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节日前的准备、节日当天的活动,重点刻画印象深刻的场景,如春节包饺子、中秋节赏月等,融入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