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深圳“南山因为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
今天(1月10日)上午,本报转发相关报道(小学期末考数学题太难,考试延长20分钟!),也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在留言区对此表示质疑和不解。
福州数学童话作家、专业教研员卢声怡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套四年级数学卷子他整整做了55分钟,“按我一向对老师们说的,‘学生做题时间大约是大人的3倍’的规律,那学生就算是加时长到2小时,也是不够用的”。
“出发点是好的,但度没有把握好”
此次深圳南山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原计划考试时间90分钟,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平均每道题就需150秒钟,即两分半钟一道题。
即使是常规的题目,完成起来也都比较赶,何况这36题几乎都是创新题,四年级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如何能完成?
“出题人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整张卷子对数学考试改革趋势的把握、对创新意图的贯彻都很精准,看得出来,出题团队花了很多的功夫。”卢声怡老师首先对这套题的创新性和质量予以肯定。
卢老师认为,虽然这些题目放在一次考试中做起来有难度,但是按题型拆开来,放在平时练习,还是很好用的。
“集中在期末考这样的场合做大幅度创新,引发过度的舆论关注,反而会影响教学改革的发展。”卢老师说,题量太大,学生做不完,一些题本来希望他们可以好好想一想,结果因为时间有限,完全没办法实现,这就达不到测试的初衷,“就像双脚怎么跳都离不开地球,如何测试人类飞行的速度?”
“考试就像长跑,不能一直冲刺”
那么,创新的“度”如何把握?
卢声怡老师这样建议——
首先,从创新的比例来说,可以参照中高考的模式,大部分出基础题,留出少数几道“创新题”。考试就像长跑,要张弛有度,把握好节奏,冲刺才更有力量。
其次,从创新的场合来说,创新不应该全部集中在期末考试,而应该贯穿课堂和日常作业的始终。这样就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教材、作业、命题指导方针等方面做出引导和规范,让一线教师更加有规可循。
最后,从创新的态度而言,希望一线教师不要过于故步自封,而是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创新性命题”。同时,希望教研员、出题团队的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出题的时候,要回归课本,文字的量可以稍微超出课本,但绝不能过多。确定考题前尽量多做几次试测,“只有看着一些孩子做,你才能感受到他们要做多久、能不能受得了、哪些题目还要再推敲”。
“福州目前还没发现类似的情况”
这几天,福州的小学生也陆续结束了期末考。
福州的小学数学卷子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卢声怡老师说,目前还没有发现。
记者整理了卢老师“手作版”的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答题卷和原题,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识别二维码下载,试试看自己能做对多少题。
卢声怡老师手作版
四年级数学卷原题
记者/编辑:罗菊熙
审核:郑武平 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