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这个新闻听起来有点像小说,如果不是官媒披露的,我都不敢相信。
有一名湖北的考生把手机藏在自己的袖子里,双手举高过安检,可能是疏忽吧,他的手部没有扫就这么进去了。
进去后,他耐心的等,等了46分钟,有信号后当着前排后排那么多巡逻老师的面,在视线交叉的空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几何题,你没听错,一道挺简单的立体几何题,把照片发到了学习软件APP上,求助。
谁能帮帮我,告诉我这道题怎么解?
软件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觉得事关重大,立即报警,于是落网了。
就这么一个非常玄幻,惊动了全国网民的故事,调查之后又如此的狗血。
调查结果公布前,网上各种猜测,神秘论甚嚣尘上;调查结果公布后,全网骂声一片。
我看了几篇,大概的意思都是说这个考生要严惩,他破坏了考试的公平云云。
当然要严惩,不过这个故事奇葩的点不在这里。我相信这孩子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本着破坏高考公平这么大的宏愿去作弊的。
这个故事真正奇葩的地方,在于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竟然只是为了上传一道几何题?
这个风险收益比明显对不上嘛, 就像你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抢两块钱,就是为了买一注彩票?
所以我说他,应了袁绍的评语。
《三国演义》里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说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我觉得这个评价对袁绍不是特别公平,因为站在曹操的角度,你干脆说袁绍脑子有问题好了。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袁绍一定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郭嘉说的:
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未知用人之机。
就是说他这个人吧,上进心是有的,人也比较active,但是脑子不够用。说的难听点,他根本算不清风险收益比。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大利,什么是小利,不同的事情要冒的风险几何。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不对称。
在曹操看来袁绍一天到晚干傻事,但袁绍自己不认为,因为俩人脑子的算力是不一样的。
他们都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理解的数据做出的判断。
你站在这个考生的角度,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划算的,遇到几道题目不会做,拍照发出去,万一找到了答案,多考了几分,值了。
他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风险,并没有算过胜率,也没有想过失败后要受到的惩罚。
你问问那些去彩票站的,问问他们你投的这只,每一个等级的奖金的中奖率是多少,奖金的额度是多少,两个相乘数学期望是多少,你自己为这个数学期望要付出的本金是多少?
这么简单的几个问题有没有人能答出来?几乎没有。能答出来的人也不会进去了。
他们脑子里顶多就是大奖500万,一注才两块钱,我掏得起,大概就这些了,多的一律没有。
你站在他的处境下,以他的信息拥有量,以他的脑容量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他的选择就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打引号的,相对于他的水平。
你要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上,你看谁都是有问题的,脑子有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真相,他就是脑子有问题,相对于你有问题。
曹操,郭嘉,荀彧这三个人就相当于I9的处理器,在他们的算力面前,袁绍就是个妈妈叉,咱们有些老读者应该用过妈妈叉时代的电脑。
在I9的面前,妈妈叉当然有问题,I9看谁都有问题,它看I5还有问题呢。
所以这个考生,就像之前聊的那个话题,迷之自信。
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把手机放在袖子里过安检的风险,大概率会被查出来,查出来对他整个学生时代的生涯意味着什么。
他也没有其他安排,比如考场外有个盟友,定向发内容给他,然后由他去寻找答案,不是的。他直接自己上网去查了,单兵作战。
他也没有想过这么做直接会定位到他,这将面临什么级别的惩罚。
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们那次聊电影《人之怒》,他是那种把丝袜套在头上就冲进银行的人,他完全没有想过怎么擦屁股,怎么收拾残局。
所以我之前说,迷之自信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变成笑话而不是传奇,正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天真烂漫的。
你看我写过的那些迷之自信的往事,不是贸贸然的,虽然本质上也是赌运气,但是背后透出一股浓浓的算计。
我选择考研的原因很简单,考研要考的内容,比毕业还差的内容少。换句话说:
如果我选择复习那些课,毕业的难度是100,而我复习这些课,考研的难度是80,我选哪个?
我当然选考研嘛。
冒险固然是冒险,可是冒险背后的风险收益比,我算的很清楚。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利,到底要不要舍命,或者说命是不是横竖都得舍,我都算过了。
这是冒险,但这不是愚蠢的决策。就像有枪顶着脑袋去打虎,不打亦死,那这种情况下的打虎就很难说不划算了。
我当年赌交易手续费会下调,这个赌点并不是赌涨跌,换句话说,赌的不是一锤子买卖。
什么叫赌涨跌?我买一只股票,赌它涨。涨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这叫赌涨跌。
赚来钱没有用的,至少对我当时来说如此。
我本来就是一个高薪行业的从业者,三年架构师,五年高管,即便在职场上,我也是很顺利的。
我要买房可以用薪水买,我要高消费可以用薪水高消费,并不需要一笔横财。
所以赌涨跌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我的消费需求都可以被满足,你即便给我一笔横财,我也得再投还给市场。那就又回到有赌未为赢,有赌未为输的循环里去了。
所以当时我的需求是找到一条路,而不是赚一笔钱。
这个需求和很多人是不一样的,很多人的需求是赚一笔钱,有了这笔钱,他就能干这个干那个,从此生活走上正轨。
就像骆驼祥子,祥子需要有一辆车,从此他就不用出车份子钱,每天挣的都归自己,财务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可我不是祥子,我的处境更像是黄包车车行想要转型,转型成为出租车公司。
转型一定要研发,研发就是烧钱,这是没法子的事儿。
你可以笑话我迷之自信,把船开往一片无人海域,但问题在于,你能不能给我一条已知且行得通的转型之路呢?
当时没人能给我这个,可我要的就是这个。
你要一条路和你要两块钱,还是有差别的。
你要来路,下次就不用冒险了,起码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这就是管道模式嘛,我们说过很多次。
但如果你要的是钱,下一次呢?
就像《人之怒》里面那伙人,你抢了第一次,还得有第二次。就算你艺高人胆大,一次不被抓的概率是10%,五次不被抓的概率就只剩十万分之一了。
所以你想一想,同样是迷之自信的背后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迷之自信?
我前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不得不,换句话说,迷之自信就是当时最有利的选择。
那我接下来再举一个例子,叫做损失极小,值得一搏。
我是我待过的那些公司里从软件工程师到软件架构师时间最短的。
我的前同事,前上司曾经跟我聊过这个话题,他说,你之所以蹿升那么快,是一种意外。
当时公司开发一款芯片,要修改移植linux内核与之适配。没有人能搞定,我大言不惭的说小case。
后来我搞定了,三个月之后一战成名。这就是运气,有些复杂的东西,像MMU之类的恰好不用改。说实话要改,当时我也改不了。
那三个月里我太太就问我,你给人大包大揽的,回头做不了怎么交代?我说,做不了辞职呗,我一个打工的我怕什么?
这就像在打牌,你都说了赢了算我的,输了算你的,那我还怕什么?
你说输了没面子,混不下去,这都不叫事儿,大不了换个公司呗。我个人要承担的损失是极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局面下,完全可以迷之自信。
所以你看到了,被我打补丁之后的迷之自信,是不是盲目感少了好多?
张飞式的勇往无前与诸葛亮式的谨慎为营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出征前,所有的细节要算的很清楚。一旦时机出现,需要你拥有忘我的勇气,要瞬间暴走,一骑绝尘视死如归。当鸣金响起,又能立刻头也不回的撤退,而且布有伏兵,各种扫尾收场的准备。
这就是我们曾经解读过的孙子兵法上的那四句话:
其疾如风:决策一定要果断,止损也要果断,万不可有丝毫犹豫。
其徐如林: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要分步建仓。
侵掠如火:一旦时机来临要像八神庵暴走,让利润去飞。
不动如山:时机不到要像老僧入定,宁可踏空也心如止水。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