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复印试卷怎么复印才能复印不倒(6页试卷怎么复印)

复印试卷怎么复印才能复印不倒(6页试卷怎么复印)

更新时间:2024-11-28 20:33:50

元庐日课之欧体单字解析(监二)

5、左轻右重。欧体结字多呈左倾之势,但却倾而不倒,此为险绝之一。之所以倾而不倒,盖因结体左轻右重而至平衡也。在有长横的字中,欧体的长横大多左短右长,右边的配比长于左边,而达到对整个字的纠偏平衡。

《九成宫》原帖监字,最后一横,右侧极度伸展,长度配比远过于左,给人造成的视觉效果是,虽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是左倾的,但结合成整体看,这个字的重心是正而稳的,达到了倾而不倒的险绝之势。

而与原帖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字,虽然极力把上半部分写正,但由于下半部分的倾斜,最后一横左长右短,造成了左重右轻,将原本左倾的下部更加左倾,导致整个字重心向左倾斜,给人以字写倒了的视觉效果(如图六)。

如图七所示,如果将监字下半部分长横视为跷跷板,给跷跷板下面加一个支点,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原帖的跷跷板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虽然左边占优略低,但右边却有下坠之势,在感官上给人以动态相争胜负未定的视觉效果,因此造成了独立于高山之巅倾而不倒的险绝姿态。

例字的跷跷板则是左侧一坠到底,毫无悬念的将右侧高高翘起,这种平衡是静态的,非悬而未决的,而是稳操胜券大局已定的一边倒到底。而且因为上半部分的长方体配重,给人的观感是上半部分还有继续向左倒的趋势。写正的部分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正如一块立方体石头,稳定与否是看坐落在怎样的底座之上(如图七)。

6、点画劲挺。欧字之劲健,体现在点画上为劲挺。本文只以横画为例说明。欧字横画以平直表现劲挺,少有上拱。与欧相异的智永、褚遂良则多有横画上拱之姿。平直则劲挺刚健,上拱则圆润柔美。当然,上拱之横并非无力,而是柔中有刚的弹性劲力,但仍与平直产生的劲挺有所区别,这是两种不同的美学原理。

如图八红圈所示横画,清晰可见例字与原帖之别,判若云泥。原帖之横,平直劲健,而例字之横起笔虚滑,整体呈上拱之姿,横画后半部控笔不稳,线条质量欠缺,导致整条横画如败叶低垂孱弱无力。此横如似智永千字文笔法起笔,应在笔锋向上连带入纸后再向下斜切形成横画起笔,例字的书者缺少了这个斜切起笔的动作,以至于起笔虚滑,画虎不成反类犬,流于江湖体。即使书者能以永禅师笔法完美作横,用于此处也并不恰当,与其他相对平直的横画搭配在一起,大有突兀之感,不同美学原理的两种风格生拼硬凑于一字并不搭调。此横为例字中败笔中的败笔。(如图八)

7、形方笔圆。欧体字形方正,但笔法方圆兼备,多用圆笔,而少方笔。所有藏锋逆入起笔,皆非有意造作,而是随形就势,因势驭笔自然而成。

如图九红圈所示笔画起笔,原帖起笔皆自然承接上笔收笔,形成藏锋逆入的起笔,而且每个起笔的形态又各有不同,灵活多变,避免了笔法单一重复。

例字中无一笔藏锋,皆是露锋起笔,当是取法智永千字文和部分写经体。但书者明显并未真正理解永师笔法。千字文与诸写经遗卷,虽多起笔露锋,但于转承上笔的起笔处,皆为因势驭笔,逆入而不藏锋的原因是行笔速度超快,于连带处空中迅捷杀入纸面,形成露锋,逆入后戛然而止,如悬崖勒马,再反向行笔,形成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力挽千钧的笔势,是以何绍基评永师之字,“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为此也。

例字中起笔,因不明古人笔法,造成了虚尖泛滥,轻浮有余,严正不足,与率更之法度森严,煌煌庙堂之气风马牛不相及。红圈中所示起笔,与上笔收笔毫无转承关系,气息全无,且用笔单调重复,毫无趣味,如同嚼蜡,此书之大忌也。

啰嗦了一大堆,并不是说临帖必须写的与原帖一模一样。自古以来书家临帖,皆不以复印为能。但每临一种书体,都应该在掌握了该体的结字原理和用笔方法的基础上,再糅合进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进行符合美学原理的合理的创新。理论永远高于实践,先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如果自己信马由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不顾原帖的特征,置结体的合理性笔法的协调性于不顾,那么,可以说就不能称为临帖,而是江湖体瞎写而已。#书法解析分享# #畅论书法见解# #书录欧阳询# #楷书书法临帖# #欧体楷书# #智永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