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巧>

今年地生考试卷子试题2023惠州(惠州市五年级市统考试卷2024年)

今年地生考试卷子试题2023惠州(惠州市五年级市统考试卷2024年)

更新时间:2024-11-27 20:29:18

2023年惠城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

1.《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十个主题词串联十期节目,精彩纷呈。班级也计划采用主题词的形式举行古诗文大赛,策划组要根据主题词对诗文进行梳理。请你把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主题词

诗句梳理

奇景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这是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 源记》)这是桃 林的奇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是幽静且富有意趣的奇妙之景。

哲思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蕴含哲理,逆境之中也有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赤壁》中表达了独到的见解——时势造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有哲理,表明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

壮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 博大的胸怀、崇高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作者渴望报国的雄心壮志。

1.⑴长河落日圆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⑵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⑶不畏浮云遮望眼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本题共3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站在渡船上远远望去,巍巍群山,岸边一叶孤舟,piāomiǎo的云雾让群山更加空灵。

⑵在墓前打扫祭祀、qiánchéng默哀或种上一棵树,低碳祭扫也能让清明节充满仪式感。

⑶这位智者的坚韧与活力,怎能不让我们这些晚辈在zìcánxínghuì中起而学之呢?

⑷秦始皇兵马俑里面,陶俑的形态xǔxǔrúshēng,每一个陶俑表情的做工都十分精致。

2.⑴缥缈⑵虔诚⑶自惭形秽⑷栩栩如生【解析】每个词语1分,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词语分为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出师表》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语言古朴典雅,表达了诸葛亮国扶汉室的忠心。

B.“神舟”“北斗”“嫦娥”……航天路上,这些名字演示着中国人的浪漫与巧思。

C.家人间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对家人说话要和颜悦色,用关怀鼓励代替抱怨。

D.我挚爱书籍这位诲人不倦的师长,它为我传道受业解惑,它与我相伴而行,伴我到老。

3.B【解析】“演示”是指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这里应用“演绎”。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中的宇航员刘培强,在2075年的地球危机中为拯救地球而驾驶宇航机撞向木星之前。(在“刘培强”后加“的故事”)

B.2023年春晚歌曲《百鸟归巢》表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惠泽九州、光照四方的魅力。(将“表现”改为“呈现”)

C.“燃灯校长”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偏远云南山区,用全部的精力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实至名归。(将“云南”移到“偏远”前)

D.肩负着探索宇宙起源奥秘重任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基建工程,预计2024年左右开始运行取数,乃国之重器。(删掉“左右”)

4.A【解析】成分残缺。在句尾加“的故事”。

5.⑴在“2022年,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的调查中,“成长”与“曲折”位列前两位。(明确图表的调查内容1分,点明“成长”“曲折”1分。)【解析】审题得知,这道题要求我们根据图表解释原因,考查理解图表的能力。读图得知“成长”“曲折”这两个关键词的占比最大,所以选择它们作为话题,更有代表性。

⑵示例:梦南,你好!我们非常佩服你。我们很想了解,在成长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克服的呢?(用语得体1分,针对内容提问1分。)【解析】审题得知,题目要求我们设计采访问题。我们要明确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首先用语得体,尊重采访对象;其次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采访对象的情况,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此次活动的主题。

⑶丁【解析】前期的祥子老实健壮,自尊好强,可是经历三起三落后,祥子堕落了。

⑷示例一:我推荐A.《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重重困难,也得到成长和突破,最终受封为“斗战胜佛”。阅读这部名著,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示例二:我推荐B.《简·爱》。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幼年时寄人篱下,受到歧视和虐待;在洛伍德学校时遭受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可是一系列的曲折并没有将简·爱打倒,她自尊自强,在苦难中成长,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阅读这部名著,可以教会我们自尊、自强、自爱。(明确选择1分,结合内容2分,获得启发1分。)

5.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就“成长与曲折”这个话题,完成下列任务。(10分)

⑴任务一:结合下列材料,说说为什么老师选择“成长与曲折”作为此次活动的话题。(2分)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制图:杜园春)

⑵任务二:语文老师播放了如下视频内容后,请你针对视频人物设计一个采访问题。(2分)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走下“感动中国”颁奖台后没多久,江梦南在社交平台写下这句话。她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在父母的帮助下,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怀着“解决生命健康难题”的学术志向笃定前行。

⑶任务三:在班级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几位同学进行了发言,其中发言不恰当的是。(2分)

甲:我认为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既是一位父亲,又是傅聪成长道路的领航人。他在做人、生活、艺术修养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乙: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在《藤野先生》中,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这是精神的成长。

丙:《水浒传》里林冲的人生之路可谓充满曲折。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火烧草料场,林冲是在历经这些坎坷之后被逼无奈,才夜上梁山的。

丁:我认为《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也是不断成长的。虽然经历了三起三落,可是祥子始终自强自立,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属于自己的车。

(4)任务四:老师请你紧扣“成长与曲折”这一主题推荐名著,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从以下两部名著中选择其一,并结合相关内容与自身的启发写一段推荐语。(4分)

A.《西游记》    B.《简·爱》

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三峡/郦道元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似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之者谁 ⑵佳木而繁阴 ⑶杂然而前

6.⑴取名,命名⑵茂盛⑶陈列,摆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解析】关键词:“得”“寓”,每错一处扣0.5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得2分。

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解析】注意三个“乐”,每错一处扣0.5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得2分。

【乙】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州郡表其能,迁①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胜境,常通商贩,贸余?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肚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迁:指官职升迁。②籴(dí):买进粮食。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与交趾境(接近,靠近) B.易前敝(革除)

C.病自上(凭借) D.邻县士民其德(仰慕)

8.C【解析】“以”在文中是“因为”的意思。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去 珠 复 还 百 姓 皆 反 其 业 商 货 流 通 称 为 神 明

9.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解析】划4条及以上“/”的给0分;划3条以内的对1处给1分。

10.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和孟尝在为官上有什么共同特点。(3分)

10.欧阳修和孟尝在为官上都能做到心有百姓,造福一方。(1分)滁州百姓在欧阳修治下一片和乐,(1分)孟尝能革除弊政,使合浦百姓恢复生产生活。(1分)(答出共同点1分,结合内容2分。)

【乙】【参考译文】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所以)升为合浦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宝,合浦与交趾接壤,经常有商贩往来,购买粮食。从前的太守大都贪婪,要求人们采集,不知限度,珍珠就逐渐跑到交趾郡内去了。结果商人旅客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孟尝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流失的珍珠又回到合浦,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孟尝被称赞明智如神。

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朝廷征召他将要返回京师,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孟尝既然没法走,就坐了乡间百姓的船连夜离去。孟尝在荒僻的沼泽地隐居,自己动手耕种。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孟尝的德行,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把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大多会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家庭的榜样教育也是达成家庭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但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往往较少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调查发现,有近三成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使很多孩子把这一点看作是家庭榜样教育的首要问题。

学校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榜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研究发现,学校榜样教育个性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要。“跳一跳,够得到”是给少年儿童树立榜样很重要的标准。而且,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求与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榜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参与到学校的榜样教育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榜样需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16日,有删改)

材料四

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宣传和展示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

此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使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能够见贤思齐。此外,一些地方的红色教育资源也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家乡故事等,激励少年儿童学习榜样的精神内涵。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画线句运用排比的句式,使不同身份的读者都感到亲切,自然地引出下文的问题,引发思考。

B.在家庭的榜样教育中,绝大部分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

C.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理解、学习。

D.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特别重视“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如:学校的文化墙、公共场所的雕塑等。

11.B【解析】这是一道客观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需要将选项定位到文本出现的位置,然后进行比对分析。选项A源自材料一,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式,介绍了不同身份的人所处的场景,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问题“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引发思考。选项B“在家庭的榜样教育中,绝大部分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源自材料三第1段,根据比对,发现原文是“近三成”,和选项“绝大部分”不符合,故答案选B。选项C“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理解、学习”源自材料四第1段。选项D“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特别重视‘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如:学校的文化墙、公共场所的雕塑等”源自材料四最后一段。

12.请概括材料二中两张图表的主要信息,各写出一条。(3分)

12.①大部分的少年儿童都拥有榜样;②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父母亲人影响最大。(每点1.5分)

13.班级拟召开主题为“我的榜样”的活动,请你根据材料,为此次活动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13.①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榜样的需要。②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③充分重视活动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可以融合图画、视频、文字、故事等多种方式。④积极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挖掘教材中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⑤充分发挥“隐藏款”的教育作用,如针对此次活动在班级内设置文化墙、横幅,开展亲子活动,讲述榜样故事等。(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4分。大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5分)

生日礼物/刘乾能

①乔阿伯家的老宅子,这两天突然热闹起来。

②木匠在院子里支起平台,锯末飞溅,木花飞舞。有人在屋顶翻瓦,那些风吹石击破损的瓦片被一一调换,清除了杂草落叶的屋面立马整洁起来。老宅板壁上的破洞,被木匠修补成树疤,浑然天成。

③“乔阿伯,你都多少年不住这房子了,咋又想到要整修它呢?”“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嘛。再说了,城里我还真住不惯呢。”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老哥,一边接过乔阿伯递过的纸烟,一边说:“找我们来是啥子事?”“帮我一个忙。”乔阿伯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事好办,只是……”“哥几个只管跑腿,钱自然是我出。”“没问题,你就等着瞧好吧。”

④乔家老宅,原是当地一个舵把子家的老屋。新中国成立后,房子分给了乔家五兄弟。乔阿伯育有一子一女。老两口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他们供出头。大儿子志宏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已经是本县副县长。二女儿志敏学的是规划设计,灾后重建时,村里三十几户的聚居点,就是她免费提供的设计。

⑤八年前,乔阿娘去世,乔阿伯被志宏接到城里,住进了电梯房。孙子刚进幼儿园,乔阿伯便嚷嚷着要回老宅。想到父亲操劳了一辈子,志宏说啥也不同意。“老宅不值钱,由它自生自灭算了。再说了,你一个人在老宅,万一有个病痛啥的咋办?”

⑥看到儿子眼里泛起亮晶晶的东西,乔阿伯只好暂时打消回去的念头。志宏工作忙,乔阿伯只能隔三岔五坐班车回去,弄弄莱园,打扫卫生,间或故开房门通通气。和周边接踵而至的楼房相比,老宅显得很另类。

⑦半个月后,老哥几个就来向乔阿伯交账了。乔阿伯一一察看,不时点头。“难为哥几个了,是我要的东西。”清点完毕,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来,一一付了。“走,去喝一杯。”拉起哥几个就往村口的小酒馆走去。兴师动众整修老宅,原来是乔阿伯为自己的八十大寿做准备呢。没几天,村子里便传开了这样的消息。

⑧转眼就是正月初一,这天恰是乔阿伯的生日。一大早,人们发现乔家老宅焕然一新:青瓦屋面整整齐齐,墙壁四面刷了桐油,泛着亮亮的偷油婆色。院坝四周,摆放着石磨石槽石桌石凳;院墙的一角,一架水车咕噜咕噜地转动,不用问都知道,是从屋后山上引来的溪水。屋檐下,挂着犁锌锄头,悬着一串串的仿真玉米水稻黄豆辣椒。走进屋内,隔板被拆除,四壁变身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着村子的来龙去脉。展柜里,摆着老哥几个淘来的宝贝:50年代的林权证,60年代的布票,70年代的布票糖票肉票,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每一个物件都挂着一个标签,标示着它的时代意义。而不起眼的,是一个带着一个圆孔的铁水壶,旁边的文字写得清楚:当年解放军在村子剿匪时,土匪射向解放军战士的子弹被铁壶挡住,水洒了一身,但保住了性命;解放军撤退时,将水壶留在了村子里。

⑨十时许,一声汽车喇叭,把人们的视线引向路口。只见镇党委书记和几个人簇拥着乔阿伯快步走来,后面两人抬着一块用红绸覆盖的东西。来到屋檐下,书记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是我们村的大喜日子。”他一挥手,“下面,有请乔阿伯为我们村史馆揭牌!”

⑩有人将红绸覆盖的牌匾挂上门榴。乔阿伯满面笑容,颤抖着手,轻轻一拉,红绸款款落下,“梅林镇榆木村村史馆”六个烫金大字出现在眼前。“乡亲们,今天是乔阿伯八十寿辰,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请他老人家讲几句。”

⑾“各位乡亲,谢谢大家来捧场。今天,我不设寿宴、不收寿礼,但要给大家一份礼。”乔阿伯回头看了看老屋,激动地说,“这个村史馆,是儿子、女儿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决定把它捐给村里,希望榆木村的年轻人永远记得村子历史,永远感党恩、跟党走.……”

⑿话音刚落,院子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2月9日,有删改)

14.请完成下表,为乔阿伯制作人物卡片。(4分)

人物:乔阿伯

身份

梅林镇榆木村村民

典型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人物点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⑴将老宅翻修成村史馆,并把它捐献给村里。(“将老宅翻修成村史馆”1分,“捐献给村里”1分)

⑵从乔阿伯建造村史馆,并把它捐给村里(1分),可以看出乔阿伯是一个不忘本,懂得感恩(念党恩、感党恩)的人。分)(人物事件1分,品质1分。)

15.选文巧设悬念,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

15.示例一:选文第③段乔阿伯请朋友们帮忙,却没有点明具体是什么事情,此处设下悬念,(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什么忙呢?”引发读者的思考,文章在最后解释原因,使情节曲折。(2分)示例二:选文第⑦段乔阿伯察看朋友们送来的东西,表示肯定,却始终没有言明是什么东西,此处设下悬念,(2分)激发者的阅读兴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引发读者的思考,文章在最后解释原因,使情节曲折。(2分)(结合文本举例2作用2分。)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④段作者特意交代了乔阿伯子女的情况,是为了突显乔家与众不同的身份。

B.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通过将“老宅”和周边“楼房”进行对比,突出“老宅”的破败。

C.选文第0段加点词“颤抖着手”,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乔阿伯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D.选文第②段“雷鸣般的掌声”,侧面烘托乡亲们对乔阿伯建设村史馆的高度肯定和赞美。

16.D【解析】这是一道客观题,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将选项内容一一还原到文本进行分判断。A项错误,选文第④段交代了老宅的来历以及乔阿伯家的情况,根据文末乔阿伯“感党恩,跟党走”的语言,可知代乔阿伯子女的情况,不是为了突显乔家与众不同的身份,而是交代乔阿伯为何建村史馆—一直心怀感恩。B项错回到原文,画线句将“老宅”和周边“楼房”进行对比,作者用的词语是“另类”,不是“破败”,选文没有语句突显或证明老的“破败”。C项错误,选文第①段加点词“颤抖着手”,应该是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对前三项的分析与排除,我们得到确答案D。

17.镇政府拟在榆木村发展旅游产业,“村史馆”是着力宣传的景点,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50字。)(5分)

17.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梅林镇榆木村村史馆。(1分)展柜里陈列的物品见证了榆木村的历史,大家看这个铁水壶,这是当年解放军在村子剿匪时留下的。(2分)村史馆还是咱们党和人民心连心、一家亲的见证。当年,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将这所房子分给了乔家,现在,乔家人又将这所房子翻修成村史馆,捐给了村里。(2分)(符合导游的特点,用语得体1分,内容介绍2分,景点的价值和意义2分。)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请以“我这样定义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