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写作是个反熵过程,意思是逆舒适态而行。
深以为然,每次想开始写点什么,但总不断地说服自己“现在挺好的”。
当自我感觉”挺好“时,就不会想着去改变、去进步。
而且我有个大问题,就是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每次想做什么事时,都是信心满满的开始,但这种热度”初学即巅峰“,恨不得一晚一部大部头。结果可想而知,当一个个目标被反杀,刚燃起的心又掉进冰窟窿。
所以,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坚持下去?
如果我们翻看作家的自传,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法宝和马拉松运动员差不多:把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分解,保持匀速,以时间换空间,最终抵达终点。
这或许就是”微写作“的魅力所在。以足够小的目标来轻松坚持,小步快跑,最终积小成大。
最近几天,每晚我儿子如果能在9点前完成当天学习任务,我就以”奖励“的方式让他写小练笔发朋友圈,因为朋友圈可以收获亲朋好友的点赞,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奖励。
每天写的不多,就围绕本单位作文的相关内容或当天有趣的见闻感受,写一小段,不嫌事小,认真记录即可,他日再翻,又是另番滋味。
以下是我儿子这几天的”微写作“:
写”心爱之物“
写”我的漫画老师“
这种刻意训练,每日量不大,50字100字都可,但长期坚持我相信会有大收获。
此刻开始,我也要从”微“写作开始,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朋友圈晒100张自拍不会让你进步一点点,但写好每个100字可以。
共勉!
,